高血压实验室诊断的五大“法宝”
作者:上海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高继娟在众多临床慢性病中,高血压已成为老成常谈的话题,由它所引起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和功能损害已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引发高血压的因素众多,有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等。目前,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在7年前就增至3.3亿多人。
高血压病因复杂,正确的鉴别诊断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关键。深入认识高血压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显得至关重要。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不明的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继发性高血压则是指作为其他疾病症状的高血压,本身具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高血压的实验室检测多用于继发性高血压尤其是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高血压实验室检测指标主要来源于两大系统,共包含五大“法宝”:
1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HPA轴紊乱会导致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肾上腺疾病,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ACTH:是脊椎动物脑垂体分泌的多肽类激素。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增生及皮质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其分泌呈早高晚低的日节律波动。
增高: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周期性ACTH/ADH分泌增多综合征、库欣病、异位ACTH综合征、Nelson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多症、手术、创伤、休克、低血糖等
降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腺瘤、垂体瘤、医源性ACTH减少等。
皮质醇:又称氢化可的松,是肾上腺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糖皮质激素。主要生理功能为调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电解质和水的分布。皮质醇也存在早高晚低的昼夜变化规律。
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肿瘤、单纯性肥胖,以及摄入苯丙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乙醇、口服避孕药、怀孕、雌激素治疗等。
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结核及萎缩、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摄入地塞米松、左旋多巴和金属锂等药物。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肾素:肾小球旁器、球旁细胞释放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血压降低时,肾脏开始分泌肾素,肾素可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并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作用可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血管紧张素Ⅱ:一种能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多肽,还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是RAAS系统调节血压的直接作用物质,其含量测定为多种高血压和肾脏疾病分型提供依据。血管紧张素Ⅰ是一个10肽,是由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转变而来,因此可反映肾素活性。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的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是增加钠离子重吸收和促进钾离子排泄,调节机体血压变化。此外,还能促进氢离子排泄,酸化尿液。
以上五种检测项目多用于鉴别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常见的一些临床意义如下:
RAAS系统指标检测分析
HPA系统指标检测分析
由此可见,在内分泌疾病中,因激素分泌异常所导致的血压升高成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对高血压进行病因诊断时,以上两大系统中各激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李镒冲, 王丽敏, 姜勇,等. 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5):409-413.
2. 陈松苍, 罗莉, 谢良地. 原发性高血压的思考与展望.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3(8):786-788.
【本文系作者高继娟授权检验视界网发表,并经检验视界网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和本文链接】
<div class="keytags">关键词:高血压ACTH皮质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