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戚欢阳副研究员,联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进行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中11种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可应用于临床实际血清样品中FFA的分析检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检验医学》2014年3月第29卷第3期。FFA是类脂代谢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测定FFA分子组成的改变、含量的变化和代谢转换有助于反映机体脂代谢,是1个新的独立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血液中FFA检测可能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同类型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
目前,生物样品中FFA的衍生化气相色谱法主要有烷化反应(酯化)、硅烷化反应、酰化反应等。该研究首次采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对11种与疾病相关的常见FFA(壬酸、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亚油酸、油酸、十八烷酸、花生四烯酸、花生五烯酸和二十烷酸)进行硅烷化反应,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同时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冻干粉中11种FFA的浓度。最终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际血清样品中FFA的分析检测。
结果表明,11种FFA色谱峰完全分离,峰形良好,血清中杂质对测定不产生干扰(图1)。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表1),11种FFA的回收率均>75%,日内、日间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0%(表2)。
该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人血清样品前处理方法并优化衍生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同时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中11种FFA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为冠心病患者血清FFA检测提供了实验基础和依据。
来源:艾兰博曼
编辑:范伟伟
https://mp.weixin.qq.com/cgi-bin/getimgdata?token=1428706153&msgid={msgid}&mode=large&source=file&fileId=200641338&ow=-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