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临床面对面】也谈采血,重视分析前影响
作者: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检验科王伟涛[案例经过]
那是发生在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个夜班,那晚病人很多,直到凌晨两点,才处理完最后一个标本。匆匆的洗了一把脸,躺床上迷糊一会,放松放松劳累一天的身体。“叮铃铃……”一阵门铃响起,极不情愿的爬起来,来到门口,看到一个病人家属又送来一个标本做检测,检验项目——钾钠氯钙磷,还好项目不是太多,一会就能做完,做完了还可以在休息一会,大脑在想着的时候,熟练的接过标本——一个红管(未加抗凝剂的标本)放入离心机,设置离心时间速度,离心开始,同时将钠钾氯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调整准备工作状态,钠钾氯分析仪做好定标,一切准备就绪,将离好的血清提出两部分,一部分走生化分析仪,一部分做钾钠氯,就在这时候,问题来了,血钾8.57mmol/L(正常3.5~5.5,超过6.0按照危急值处理),大脑一下子清醒了很多,又是一位重症病人?不要慌,再检测一次,一边劝着自己,一边找到原始血清,再次检测,血钾依然8.60,重复性很好么,打电话问问咋回事吧,这样结果属于危机值了。急诊那边接电话了,应该是一位护士妹妹,起码听声音很年轻,比我小,我问:“***病人是什么病人,有什么症状?”护士:“病人是位年轻小伙子,有点恶心,有些吐,没有其他毛病。”“心电图做了么。”“做了,正常。”“病人在输液么?输的液有钾么?没在输液一侧抽血吧?”“在输液,没有补钾,也没有在输液侧输液。病人化验怎么了,那里不正常?”满腹疑惑的我再次核实化验单及原始标本,准确无误,而且没有溶血迹象。心里实在拿不准了,怎么回事?怎么出具化验单?只好再次麻烦护士一下,“对不起,麻烦您在取一个血,我再重新检测一次。”还算顺利,这次护士很痛快的答应了。谢天谢地,如果碰上资历深的护士,非得问个问什么才肯罢休。这时候生化仪器的钙磷结果也出来了,天哪,没搞错吧,血钙是0.12!血磷正常。大脑再次空白。还好让护士妹妹又抽了一个,可以复查看看了。还是刚才的程序,离心,调整仪器,定标,分离血清,检测,问题出现了,这次结果正常了!!到底怎么回事?我决定亲自去问问,我带着化验单来到急诊,简单看了看病人,丝毫没有高钾低钙迹象,将一份正常化验报告交给大夫,顺便问了一句,刚才第一次是哪位护士抽的血?大夫问:“怎么了,有什么事情么?”“没事,有句话单独谈谈。”大夫用手指指给了我,我一下,我猜对了,真的是位小姑娘,我拉她到一旁无人之处,给她讲了前后两次结果的巨大差异,询问原因。她红着脸说:“真不好意思,第一次抽血时由于慌乱用错了抽血管,用的是血常规管(EDTA-K2抗凝),抽完后我就发现了,我赶快找出一个红管倒了进去,我以为不会影响很多呢。”原来如此呀,抗凝管里面的抗凝剂EDTA-K2中的钾与血液中血钙发生置换,造成血钾升高,血钙下降。看样子,护士的岗前培训还是不太充分呀。
[分析与心得]
1.分析前的质量管理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全面质量控制环节之一。然而由于分析前的标本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患者饮食,运动,用药,情绪,标本的采集,标本的保存,标本的运输等等),其中很大一部分非检验科所能控制,这样使得分析前质量控制显得更难控制。在这众多的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中,与医护人员有密切关系的所占比重很大,因此就要求检验科与临床医护人员增进了解和沟通,以减少或消除误差,提高检验质量。
2.静脉采血注意事项
防止溶血 ①注射器及容器应保持清洁、干燥、无菌; ②若用注射器法,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不可用力推,以免发生溶血; ③静脉穿刺处,待碘伏干后采血,以免发生溶血; ④皮肤穿刺,不要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可造成溶血; ⑤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针头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溶血; ⑥抽血速度应均匀,太快或太慢可造成溶血; ⑦勿用力震荡盛血容器,否则会造成溶血。
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 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0.5min,否则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会使电解质结果偏高。若女性患者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采血。
避免样本抽血后久置而不立即送检。
3.当我们发现异常结果,除了检查仪器状态,试剂质量,环境变化等因素外,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原始标本进行核对,核对准确无误,进行复检,复检无误,结果依然有问题时,我们要冷静对待。联系临床,结合临床特征分析结果,与临床相符,结果发出;与临床不相符时,要积极需找原因,必要时重新抽取标本复查。
4.与护士沟通时,要留足面子,不要当着众人询问原因,否则你有可能永远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本文系作者王伟涛授权检验视界网发表,并经检验视界网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和本文链接】
<div class="keytags">关键词:血钾血钙电解质 高手,厉害,向你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