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弱反应性结果分析
作者: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周冰, 马爱宁, 陆奎英, 王静玉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乙型肝炎的特点为起病较缓, 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我国自1992年开始对新生儿实行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接种, 对乙型肝炎的传播做到了很好的抵制。但接种后极少对新生儿进行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是否会干扰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不是很清楚。我们在工作中发现35例父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 HBsAg)均为非反应性而新生儿单独出现HBsAg弱反应性的病例, 对此情况进行了分析。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婴儿于出生后1周内进行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测定, 筛选出35例HBsAg呈弱反应性而父母HBsAg均为非反应性的病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HBsAg为非反应性, 肝功能正常, 经诊断排除肝脏疾病的新生儿100例, 设定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模式1为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模式2为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2种模式各50例。
二、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CMIA)进行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测定,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进行HBV DNA测定。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操作, 每日按室内质控的要求进行质控血清分析, 质控结果在控。先对样本进行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初检, 筛选出35例HBsAg呈弱反应性而父母HBsAg均为非反应性的样本进行HBV DNA检测, 1周后进行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复检。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定量测定仪器和试剂为美国雅培ARCHITECT-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HBV DNA荧光定量试剂盒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有限公司, 仪器为ABI 9700全自动基因扩增检测仪。以上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判断标准
根据ARCHITECTH HBsAg 定量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浓度≥ 0.05 IU/mL的样本视为有反应性, 浓度< 0.05 IU/mL的样本视为非反应性。同时根据本实验室检测标准, 将0.05 IU/mL≤ 浓度≤ 2.0 IU/mL的样本视为弱反应性。HBV DNA定量检测下限为5.0× 10^2 拷贝/mL, 上限为1.0× 10^8拷贝/mL。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正态计量数据以 x± s表示, 两组均数间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偏态计量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 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 、观察组初检和1周后复检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水平
观察组1周后复检HBsAg均< 0.05 IU/mL, 呈非反应性。观察组初检HBsAg水平显著高于1周后复检水平(P< 0.01), 抗HBs水平显著低于1周后复检水平(P< 0.05)。而HBeAg、抗HBe、抗H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二、初检时观察组与对照组2种模式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
初检时观察组HBs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抗HB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HBeAg、抗HBe、抗H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三、观察组初检和1周后复检HBV DNA水平
观察组初检和复检HBV DNA均< 5.0× 10^2 拷贝/mL。
讨 论
HBsAg是人体感染HBV的重要标志物, 是人体感染HBV 后最先出现的指标, 具有免疫原性, 可激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少数新生儿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出现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少见模式, 其中HBsAg呈弱反应性, 经与临床沟通, 发现这35例新生儿出生后都注射过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HBV DNA检测结果均< 5.0× 102 拷贝/mL, 其父母HBsAg均为非反应性。1周后进行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复检, HBsAg为非反应性, 抗HBs数值上升,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HBeAg、抗HBe、抗H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我们分析这35例新生儿HBsAg呈弱反应性是由于乙型肝炎疫苗注射产生的干扰反应, 且干扰时间较短, 随着抗体水平的升高, HBsAg含量随即下降直至为非反应性。由于条件有限, 我们未进行中和试验。但国外有研究表明,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 会导致HBsAg检测呈弱反应性, 即使是中和试验也不能排除。
我们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2种常见模式进行比较, 同样发现抗HB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HBeAg、抗HBe、抗H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我们分析由于观察组新生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低反应性导致保护性抗体产生缓慢, 出现暂时性HBsAg弱反应性。对这类新生儿应注意监测乙型肝炎标志物水平, 必要时应及时补种疫菌, 以降低其感染HBV的风险。
HBV可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3种途径传播, 目前尚无有效治愈乙型肝炎的药物, 因此接种疫苗成为控制乙型肝炎的关键。当前我国乙型肝炎疫苗以国产重组酵母类型为主。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是一种包含有HBsAg亚单位的疫苗, 其采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将HBsAg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构建, 克隆进入啤酒酵母中, 通过培养这种重组的酵母来表达HBsAg亚单位。乙型肝炎疫苗生产经过层析、过滤等物理分离技术去除酵母成分, 保留抗原表达作用, 疫苗本身不具有致病性, 但疫苗的免疫原性是相同的, 故可诱导产生“ 假阳性” 结果。国外有研究表明, 这种“ 假阳性” 可以由不同的重组疫苗所致, 可能对临床诊断和采供血的工作产生影响。少数新生儿接种疫苗后出现的HBsAg弱反应性为乙型肝炎疫苗注射产生的干扰反应, 且干扰时间较短。
本研究只对新生儿HBsAg弱反应性进行了分析, 但国外有研究发现, 由乙型肝炎疫苗诱导产生的HBsAg弱反应性亦可发生在健康成年人群中, 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重视。
综上所述, 在工作中遇到新生儿HBsAg弱反应性样本应慎重对待。对弱反应样本及少见模式样本进行严格复检, 有条件者可采用中和试验或HBV DNA等确证实验复检, 及时与临床沟通, 了解家庭成员的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情况, 并对结果做必要的说明, 如“ 结果已经复查, 建议定期复查或进行中和试验或HBV DNA检测” , 对结果的解释应结合临床及其他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并对患者进行短期随访, 避免轻率武断, 减少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LIANG X, BI S, YANG W, et al. 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Vaccine, 2009, 27(47): 6550-6557.
赵艳争. 4种方法测定低浓度HBsAg效果评价.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4, 16(1): 58-59.
OLDE C, GARICIA M. Hepatitis B vaccine as a cause of false posi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J Cannt, 1998, 8(4): 20-21.
平玲, 魏园园, 王家敏, 等. 重组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 检验医学, 2013, 28(11): 1055-1058.
崔富强, 杨维中.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与疑似不良反应.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1): 1-2.
OTAGˇ F. False positive HBsAg result in blood donors due to administr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recombinant DNA hepatitis B vaccines. Vaccine, 2003, 21(25-26): 3734-3737.
胡尧, 刘维薇, 黄志基. 中和确认试验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反应性中的价值探讨. 检验医学, 2013, 28(3): 218-220.
ANJUM Q. False posi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due to recent vaccination. Int J Health Sci (Qassim), 2014, 8(2): 189-193.
彭静, 管青, 王斌, 等. HBsAg检测结果弱反应的分析与处置. 临床检验杂志, 2008, 26(4): 284-285. 顶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