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膜性肠炎主要的“罪魁祸首”—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为革兰阳性产芽孢厌氧杆菌,生长温度为25℃~45℃,而最适温度为30℃~37℃。分离培养技术要求非常高,耗时长,用常规的厌氧培养法不易生长。艰难梭菌能产生孢子。孢子耐热、耐干、耐许多化学物质,包括消毒剂。艰难梭菌的所有菌株都致病吗?
艰难梭菌可以是产毒性的,或者是非产毒性的。产毒性艰难梭菌菌株产生相当量的肠毒素(毒素A)和细胞毒素(毒素B)。但是一些菌株(血清组F)产生毒素B,但不产生毒素A 。只有当艰难梭菌产生毒素A和毒素B,或只产生毒素B时,才会导致疾病。有些宿主体内会存在产毒菌株但无临床症状,这些人群具有传染性。
艰难梭菌如何致病?
艰难梭菌本身没有侵袭性,当肠道菌群平衡被改变后,艰难梭菌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部分产毒细菌通过分泌毒素A、毒素B以及二元毒素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结肠炎甚至致死性假膜性肠炎,统称为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医院获得感染性腹泻所明确的病原中,以艰难梭菌最为常见,假膜性肠炎几乎100%由艰难梭菌所致,而肠道外CDI,如脓毒症等,则极为罕见。
艰难梭菌相关腹泻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腹泻(>3次/天,且>2天)是在所有患者中发生的症状。此外,还会引起发热、胃纳差、恶心、腹痛等。严重者可导致假膜性肠炎、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和脓毒血症,甚至死亡。
艰难梭菌相关腹泻是由哪些抗生素治疗引起的?
过去认为,特殊药物如克林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是最主要的相关因素。现在认为,所有的抗生素都可能引起艰难梭菌相关腹泻。
艰难梭菌相关腹泻何时发生?发生率如何?
腹泻可发生在抗生素治疗后几天,甚至在抗生素治疗结束后8周(20%的病例)。艰难梭菌作为院内感染源,占抗生素相关腹泻总病例的20%左右。
艰难梭菌相关腹泻在我国目前的流行现状如何?
虽然没有全国性的监测资料,但一些研究者的报道提示,CDI在我国并不少见,重症感染亦有报道。目前为止,中国地区很少有暴发流行的报道,而且分离菌株以核糖核酸型017菌株最为常见,未有高毒力的027菌株报道。
艰难梭菌感染如何诊治及预防?
由于艰难梭菌导致的院内腹泻,如:假膜性肠炎(PMC)和抗生素相关腹泻(AAD)主要是由于服用的抗生素破环肠内菌群的平衡,使其艰难梭菌大量产生造成。所以撤销或改变目前服用的抗生素是基本的做法。目前,我国对于CDI的研究比较少,还没有条件制定自己的指南,因此,临床诊治及院内感染防控,主要还是参照国外指南进行。2010年,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会(SHEA)与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组织对成人CDI的诊断及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426)有译文,可供临床医生和医院感染防控部门参考。在2013年4月,以美国消化科胃肠病专家为主,联合感染科和微生物科等领域的专家,又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发表了有关CDI诊治及预防的指南(Am J Gastroenterol 2013, 108:478),作为前者的补充。
编辑:范伟伟
https://mp.weixin.qq.com/cgi-bin/getimgdata?token=1687879870&msgid={msgid}&mode=large&source=file&fileId=200641338&ow=-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