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永远 发表于 2017-3-16 01:15:59

免疫学能否再度辉煌?

本报记者 张思玮

    “诺奖评审委员会用彻底或革命性地改变人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来评价201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显然过高了。他们的研究只是深化了以前对免疫应答机理的认识。”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谢蜀生教授对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表示出上述态度。

    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对2011年度3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作出的评价是:通过对免疫激活关键原理的发现,彻底改变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消息一经公布,便引来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并对此次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解析、展望。“彻底改变”、“革命性颠覆”等词汇吸引着公众的眼球。

    的确,3位诺奖得主发现并揭示了免疫应答中的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是如何被激活的机制,是近30多年来免疫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进展,并为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谢蜀生认为,用“他们的工作导致最终阐明了启动免疫应答(包括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细胞与分子机理”来评价今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3位免疫学家的成就才比较合理。

能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悉数过去100多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奖目录,免疫学可以称得上是“常青树”。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约有17次诺贝尔医学奖垂青了免疫学。

    回顾整个免疫学史,它曾出现过三次辉煌时期:第一次是l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所谓“巴斯德-郭霍时代”;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以提出克隆选择理论和发现免疫系统为标志的“免疫学革命”时期;第三个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其特点是在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全面揭示了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之间,免疫学每隔10年至少有2次获奖。但从上世纪末以来的10多年间,干细胞研究、动物克隆技术及基因组学研究等具有巨大潜力的研究领域的出现,免疫学似乎有些边缘化。此次获奖距离上次1996年免疫学获奖已经相隔整整15年。

15年后,免疫学再次荣登诺贝尔医学奖的舞台,能否为免疫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面对记者的提问,谢蜀生认为,肯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过,鉴于免疫学的基本框架已于上世纪末确立,虽然一些细节方面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重大突破性的成果已再难成批出现。如果有发生的话,最有可能是在免疫耐受领域。”

再次获奖仍有可能

    “如果说机体抗感染为我们认识免疫系统打开一扇门的话,那么当人们走进这扇门之后,才发现原来免疫细胞无处不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系罗云萍教授表示,对此次免疫学获奖并不惊讶。

    其一,她觉得,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免疫系统与其他医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其二,她与此次获奖的博伊特勒是同在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工作的同事,对他的工作了解得比较清楚。

    近半个世纪以来,免疫学不仅已从单纯的抗感染免疫的范畴扩大到涉及当代医学几乎所有的领域,而且在人类生殖控制以及延缓衰老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回顾免疫学百年发展的历史,它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免疫学探索的是一个充满了无数奥秘和巨大机会的领域。”谢蜀生把每次免疫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视为免疫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丰碑。

    谈到未来免疫学是否能再次荣登诺贝尔医学奖时,谢蜀生认为:在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免疫耐受领域的研究可能出现重大突破,这方面的突破在抗器官移植排斥和各种自身免疫病的防治上,将会产生真正革命性的变化,也许获诺奖的可能较大。

    此外,从历史角度看,谢蜀生认为,上世纪60年代胸腺功能的发现也有获奖的可能性。

    “当然,免疫系统作为一个‘模式系统’在揭示生命科学的重大问题上,仍有可能取得一些重要突破。”谢蜀生说。

免疫学获诺贝尔医学奖的项目:

1.1900年,(德国)Emil Von Behring,发现抗体及建立血清疗法。

2.1905年,(德国)Robert Koch,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免疫学能否再度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