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检测的中英文名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英文 缩写
中文全称
正常 参考值
临床意义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30-54秒
延长:1.因子Ⅷ.Ⅸ.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等;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2.因子Ⅱ.Ⅴ.Ⅹ和纤维蛋白原严重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原发性黄疸,肠道灭菌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肝素等抗凝剂及底(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3.纤溶活力增加,如继发性愿发性纤溶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如抗FⅧ或FⅨ抗体及SLB等.
缩短: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和肾病综合征等.
PT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12-18秒
延长:1.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肝素.FDP,以及其它口服抗凝剂.
缩短:先天性因子V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PA
凝血酶原活度
80-120%
PA为PT的相对值指标,其临床意义基本同PT.
PTR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0.95-1.24
PTR为病人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值之比,临床上较常用.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
0.8-1.5
意义:用来报告PT时作为监测病人口服抗凝药物的一个指标,INR可以直接反映最合适的抗凝药物使用剂量,也就是说既可防止血栓形成,又不至于引起出血.最近一项研究表明,INR值在2.5-3.5时为抗凝药的最合适剂量.
D-Fbg
纤维蛋白原
2.0-4.0
增高:糖尿病及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种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减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