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电泳
概述:尿蛋白电泳又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尿蛋白电泳可以区别尿蛋白的分子量,从而了解尿蛋白的形成原因和病变部位。中分子和大分子的尿蛋白主要由肾小球损伤所致;小分子量尿蛋白为肾小管及其间质病变导致,混合性蛋白尿病变累及肾小管、肾小球和间质。
检测标本和要求:
尿液
标本量:
5ml
参考值:
阴性或少量白蛋白
检测方法:
SDS-AGE 琼脂糖凝胶电泳
临床意义:
生理盐性蛋白尿含量通常低于120mg/24h,以白蛋白为主,有时可有极微量的转铁蛋白或免疫球蛋白,当尿蛋白>120mg/24h 时,应考虑为病理性蛋白尿。肾小球型蛋白尿中蛋白分子量>65~70KDa(如白蛋白、转铁蛋白和IgG),在这些病例中白蛋白为主要组分。肾小管型蛋白尿中蛋白分子量<65~70KDa(如α1 微球蛋白,游离轻链单体,β2 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溶菌酶),单纯性肾小管型蛋白尿中白蛋白只占少部分。混合型蛋白尿中蛋白为肾小管及肾小球的蛋白同时并存。
各种类型在电泳凝胶上表现为:
( 1 ) 正常类型:在白蛋白区带上下两侧,白蛋白为单独组成成分。
( 2 ) 低分子蛋白尿:主要区带在白蛋白及白蛋白以下,提示肾小管及间质病变或溢出性蛋白尿,如急、慢性肾孟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中毒性肾病等。
( 3 ) 中分子蛋白尿、高分子蛋白尿:前者蛋白区带在白蛋白上下附近,后者在白蛋白及以上。主要反映肾小球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和妊娠高血压疾症等。
( 4 ) 混合性蛋白尿:特征为低分子与高分子蛋白质同时存在,白蛋白为主要区带。提示病变累及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见于各种肾炎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及急性肾衰竭等。
注:所有内容仅供参考
编辑:范伟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