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5|回复: 0

[生化检验]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临床应用意义解读

[复制链接]

86

主题

0

回帖

28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82
发表于 2017-3-15 22: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视黄醇结合蛋白( Retinol blinding protein,RBP) 为血浆中由肝脏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半衰期较短,是血液中维生素A 的特异转运蛋白,能较敏感地反映机体的疾病状况[1]。以往认为RBP是肾脏疾病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敏感指标,但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清RBP或尿液RBP水平与人体肾功能、肝功能、临床营养状况、流行性出血热、肿瘤诊断等方面均密切相关。
       

        在这里,针对RBP的临床应用意义,我们特意精选了一些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报道与您分享,期望能为您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一、RBP与肾脏疾病
        我们知道当肾脏疾病发生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血清和尿液中RBP 均显著增高。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FR)或肾血流量降低时,RBP 的滤过率也相应减少,因而致使血液中RBP 蓄积而浓度增高。而其他慢性肾病患者尿中出现管状蛋白尿亦可引起血液中RBP 升高,早期比肌酐、尿素氮更敏感,而且不受饮食的干扰影响。
       

        孟庆涛等[2]选取了78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即抽取了同期6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测定上述个体的血清RBP及尿RBP水平,并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肾病患者血清RBP及尿RBP结果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说明RBP是评价肾功能损伤的一个敏感且重要的参数。
       
刘程远[3]、袁育林等[4]均对尿液RBP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和高血压肾病患者中尿液RBP水平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可见早期检测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对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等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二、RBP与肝脏疾病
       

        除肾脏外,因RBP 在肝脏内合成,当肝脏受各种因素损害后,RBP 的合成功能降低,反映在血液中RBP 水平的下降,同时,RBP的半衰期较前白蛋白更短,故更能早期敏感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与分解代谢的变化。
       

        为探讨血清RBP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张星星[5]等选取了9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根据Child-Pugh分级为A/B/C 3组,此外选取4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RBP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RBP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三、RBP与营养状况
       

        RBP 在生理上,半衰期很短(3~12h),生物特异性高,许多临床疾病都能影响RBP 微循环量,所以血浆RBP 水平经常作为临床营养状况评价的指标,用来特异地诊断早期营养不良。
       
学者陈焕伟等[6]研究了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肠外营养评估中的意义。他们通过对40例胃肠疾病病人在肠外营养支持前和TPN 1周后测定血浆中的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值。结果显示血浆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明显增加( P < 0. 001) ,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没有改变( P> 0. 05)。可以看出,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作为评估肠外营养疗效的指标,比白蛋白、转铁蛋白更加敏感。
       
四、RBP与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重型患者病死率高.多数患者存在肾脏损害,进而影响到尿液中RBP的浓度水平。
       

        玄林华等[7]动态监测了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水平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探讨其在流行性出血热中的临床意义。研究结果显示,(1)RBP4 从发热期开始明显增高,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在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中有临床意义。(2)动态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RBP4的水平时, BUN 明显增高而RBP4下降说明有其他脏器损伤。(3)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发病早期肾功能正常时已存在明显的肾小管损伤。
       

        五、RBP与肿瘤诊断
       
肿瘤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机体病理改变以及治疗过程中一些化疗药物蓄积,都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损害,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更明显。因而血清RBP浓度将会产生较大浮动。
       
学者蔡理[8]通过对肿瘤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 ( Cys C )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检测,探讨Cys C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研究群体血清样本中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检测结果显示肿瘤患者血清样本中Cys C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 )。同时肿瘤患者血清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阳性检测率均在65.0%左右。说明,血清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检测可优先作为诊断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检测指标, 其浓度变化对肿瘤患者肾损害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RBP 作为一项灵敏的检测指标不仅广泛地应用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而且还对人体肝功能、临床营养状况、流行性出血热、肿瘤诊断等疾病诊断均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邓荣春,施桥发.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应用进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 (1):41-43.
        [2] 孟庆涛,张瑜,陈大力.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11 (20):2908-2909.
        [3] 刘程远,刘静,刘宁,等.尿液微量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2 (17):361-363.
        [4] 袁育林,刘静,刘宁,等.随机尿、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 (16):3135-3139.
        [5] 张星星,吴坚,徐艺,等.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8 (16):17-19.
        [6] 陈焕伟,甄作均,潘文松.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肠外营养评估中的意义[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1,8 (3):149-150.
        [7] 玄林华,韩学吉.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流行性出血热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 (3):536-540.
        [8] 蔡理.血清肤抑素C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肿瘤诊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9(10):2405-24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6-6 19:08 , Processed in 0.219108 second(s), 28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