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2|回复: 0

[生化检验] 如何选择心血管病检测项目

[复制链接]

63

主题

0

回帖

18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89
QQ
发表于 2017-3-15 23: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伴随着科研进展,不少新的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在临床崭露头角,如何对众多的检测项目进行正确选择,是临床医生以及患者共同关注的。
       心血管疾病检验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判断中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可选择的检测类别有: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心力衰竭和心脏功能检测。
       冠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
       血脂组合
       除常用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外,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增加测定载脂蛋白AI(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HDL-C代表HDL携带胆固醇的代谢状态,而ApoAl反映HDL的颗粒数,二者不能相互替代。Lp(a)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Lp(a)水平高的患者,大多呈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HCY)
       HCY水平升高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现认为HCY反应性的增高是引起血管壁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和死亡增高有关,目前国内外逐渐把它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常规检查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hs-CRP是用高灵敏度的方法检测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大量研究证实,hs-CRP可能是比LDL-C更有效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个体hs-CRP的观测值应取两次(最好间隔2周)检测的平均值。hs-CRP可对表观健康的人群预示未来发生脉管综合征的可能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则是预后指标。心肌梗死后的hs-CRP水平预示未来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和梗死面积无关。
       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
       对于急诊胸部不适疑为心肌梗死的患者,目前临床多根据症状、心电图结合血液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激酶(CK)、CK-MB质量浓度(CK-MBmass)、肌红蛋白(Mb/Myo)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T等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这些标志物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心肌梗死发作后释放入血,若在血中发现这些物质水平升高则表明有心肌损伤存在。
       心肌肌钙蛋白(cTn)
       cTn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坏死时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分层中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取代CK-MB成为“金标准”。cTn特别有利于诊断迟到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UAP)、心肌炎的一过性损伤。
       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
    目前多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酶活性,特异性差,干扰多,有条件的实验室建议测定CK-MB质量浓度。CK-MB质量浓度检测值至少有2次超过特定的参考值范围上限(第88百分位值)说明存在心肌损伤,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动态监测及疗效观察。
       肌酸激酶(CK)
       急性心肌梗死时总CK活性升高显著,约在梗死后4~6h升高,24h达峰值,如无并发症3~4日恢复正常。
       肌红蛋白(Mb/Myo)
       肌红蛋白是目前较好的早期标志物,该指标灵敏度高,峰值早,与心电图结合能提高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有效率,肌红蛋白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梗死,但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是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很好的指标,有助于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再扩展,如频繁出现增高,提示原有梗死仍在延续,是溶栓治疗中判断有无再灌注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评价心脏功能的检测
       脑钠肽(BNP)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BNP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和评价心脏功能的最佳心肌标志物,尤其可鉴别诊断心源性还是肺源性心力衰竭,BNP不高特别有助于排除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国内外研究资料和本实验室研究资料显示,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是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一年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但检测BNP并不是诊断心力衰竭的必要条件,不能替代目前常用的各种辅助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
       内皮素(ET)
       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活性肽,对心血管起主要作用的是ET-1,可引起血管收缩,尤以冠状动脉最为敏感,研究显示:ET-1在心力衰竭患者明显升高,其增高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检测指标的联合使用
       将一种快速升高的早期标志物(如Myo)与另一种持续升高且特异性高的确诊标志物(如cTn)联合使用,有助于快速鉴别非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特别是明显改善了ACS诊断的准确性和适时性,减少了患者的观察时间和费用。如cTn是心肌坏死的标志物,是短期的预示,hs-CRP反映冠心病的潜在的炎症过程,是长期的预示。hs-CRP和肌钙蛋白是独立的危险预测指标,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可将hs-CRP和肌钙蛋白I或T结合起来运用。进行危险评估时,应使用hs-CRP和TC/HDL-C的结合算法。
                                                                                                                                编辑:范伟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5-4-8 15:06 , Processed in 0.1428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