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8|回复: 0

[生化检验] 新一代心肌标志物

[复制链接]

86

主题

0

回帖

26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64
QQ
发表于 2017-3-15 23: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 ion,A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据统计,在中国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AMI。现代治疗学认为,AMI发病后能迅速得到确诊并进行再灌注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在完全排除急性心肌梗死(AMI)之前,住院患者通常至少要接受6-12小时的检测,才能考虑出院。因此,许多医院承认大多数此类患者(74%至88%),需要进一步的检测,这就给临床检测AMI提出了非常巨大的市场和挑战。迄今为止,临床应用的检测指标如肌钙蛋白I(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AMI发病后的早期(2 h~4 h)阳性率不高;肌红蛋白(MB)虽出现较早,但特异性较差。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是近些年推出的心肌标志物,受到业界重视。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15000),存在于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胞浆中,主要担负着结合脂肪酸并调节其细胞内代谢的功能。按照组织特异性不同可以分为心肌型(H-FABP)、小肠型(I-FABP)、肝脏型(L-FABP)、脂肪细胞型(A-FABP)、脑细胞型(B-FABP)、肾脏型(K-FABP)、骨骼肌型(S-F ABP)、牛皮癣相关性(PA-F A BP)、表皮型(E-FABP)9种亚型。它们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心肌、小肠、肝脏、脂肪组织、脑、表皮等组织细胞中,在蛋白质序列上显示有很大的同源性。种FABPs都有不同的表达模式,这些蛋白有多种功能,包括促进细胞摄取和运输脂肪酸,寻找参与特殊新陈代谢途径的脂肪酸,参与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的调节。
      在同一细胞中可分布多种FABPs,例如在小肠内皮细胞上存在两种不同FABPs,即L-FABP和I-FABP,二者具有29%的同源性。在植物中也发现有FABP。不同型FABP的序列有较大的同源性。H-FABP是一种可溶性细胞质蛋白,分子量为14~15KD。它特异、大量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约占心脏全部可溶性蛋白的4%-8%,正常人每克湿重心肌中含H-FABP约(0.52±0.06)毫克。H-FABP特异地存在于心肌组织中。正常人的血浆和尿中不含有H-FABP,或含量甚少。H-FABP的空间结构与其他亚型相似,都包括2个α螺旋与1个β折叠结构,其2个短α 螺旋结构(αⅠ与αⅡ)由肽链N-末端的7个氨基酸组成,β折叠结构则由92个氨基酸构成,分为βA~J8个片层。H-FABP与心肌细胞内作为能源的难溶性长链脂肪酸以及脂酰辅酶A(acyl-CoA)的疏水部分相结合,起着将上述物质从细胞质膜向脂化和氧化部位运输的作用。血流中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释放出的脂肪酸通过细胞表面的脂肪酸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内后,被H-FABP摄取并转运至线粒,从而进入能量代谢体系并最终生成三磷酸腺苷(ATP),为心肌收缩提供能量。

H-FABP分子结构图

      H-FABP在心肌损伤后6-8小时左右达到浓度峰值,然后在24-30小时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如此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得益于高肾清除率,这意味着H-FABP不仅能够用作AMI早期标志物,还是理想的心肌梗死复发诊断标志物。
      早期诊断AMI 及评估心肌梗死面积大小新的心肌标记物必须在病人胸痛开始1 ~2 h 内有较高的敏感度, 也即在心肌发生不可逆损伤前。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极早期, 胞浆中的H-FABP会迅速释放到血浆中, 能够直接提示心脏患者的发病情况, 故可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程度的有效标志物, 且因为其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更优越的AMI 标志物以取代它的位置。H-FABP 与其他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比较很有意义。H-FABP 能及早发现超急期AMI患者。对于鉴别出需急诊住院、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患者有很高的敏感性, 尤其那些胸痛发病6 h 内的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很大帮助。H-FABP 如与传统的标记物cTnI、CK-MB 结合起来一起检测, 早期检测H-FABP,恢复期检测cTnI, 有利于筛选出有心脏疾患高风险的患者, 不仅方便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 还可节约患者开支和实验室资源, H-FABP与cTnI 合理互补监测也许是将来一种临床诊治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选择。

      现在国际上对于H-FABP的应用已经逐步开展,在日本,H-FABP相关的体外诊断试剂获得承认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是应用ELISA法,由于从测定到出结果要花费数小时,所以对于急诊病人的检测而言缺乏实用性。这也是临床没有开展起来的最主要原因。还有应用免疫胶体金层析法的诊断试剂。该试剂由于为定性试剂仅用目测判断,所以检验人员的技术差异会对检测结果的判断产生影响。
      在日本,目前医院对于胸痛病患者普遍采用H-FABP与cTnI 联合检测方法。以日本长崎市立市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检验数据为例(http://www.nmh.jp/shibyo/menu01/01-e/shinryoka/junkankinaika),在胸痛病发症产生后3小时内,对患者进行H-FABP和cTnI同时检测,得知H-FABP阳性检出率在70%,远远高于cTnI阳性检出率30%。


日本长崎市立市民医院,对发生胸痛后到医院就诊顺序如上图所示
      日本Biolinks Co.,Ltd.是日本知名的试剂研发厂商,成立于1989年,是生产以应用乳胶凝集发为中心的体外诊断试剂的企业,产品行销日本欧美等国。日本Biolinks Co.,Ltd.董事长藤泽宗骏在帝国脏器制药株式会社任职期间,开始研发应用乳胶粒子的诊断试剂,在日本首次成功开发了FDP检测试剂,并且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开发了半定量试剂(目测)和使用自动分析仪定量诊断的两种都可以使用的FDP检测试剂,在1997年成功开发检测血浆中的FDP试剂P-FDP检测试剂。日本Biolinks Co.,Ltd.于2005年获得ISO13485:2003资格认证;于2006年12月取得Cystatin C检测试剂的认证;于2010年9月取得H-FABP检测试剂的认证。
      日本Biolinks Co.,Ltd.的H-FABP检测试剂,即将取得在中国首家原装进口品H-FABP免疫比浊试剂注册证。
      日本Biolinks Co.,Ltd H-FABP试剂,其中R1是反应缓冲液,R2是乳胶凝集试剂(采用抗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鼠单克隆乳抗体胶颗粒)。样本中(血浆/血清)的H-FABP可与吸附在乳胶颗粒上的抗体产生抗原抗体凝集反映,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其浊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测定特波长的吸光度值,即可算出样本中H-FABP含量。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10分钟以内就可得到结果,从而实现了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该产品的推广可以期待推进国际上对H-FABP的临床研究。
                                                                                                摘自定向点金《临床实验室》杂志2012年第七期
                                                                                                                      编辑:范伟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5-4-19 10:14 , Processed in 0.2304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