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菌(Fungus),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细胞壁含有几丁质(Chitin)和β-葡聚糖。 真菌细胞壁成分 1-3-β-D-葡聚糖(Glucan)可特异性激活鲎(Limulus)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与显色基质鲎三肽-PNA偶联复合物反应,在特定波长下检测到相应的光信号,实现1,3-β-D-葡聚糖的定量检测,也称G试验(显色法)。G试验可检测多种真菌感染 ,如念珠菌,曲霉,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毛孢子菌等,现将G试验操作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分析前质量保证:
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集血清:无菌操作,用专用的无热原真空采血管(含促凝剂的BD红头采血管),确保使用试管等器具无菌、无热原;
2. 采血后2h内分离血清,应3000r/min(1600g)进行离心,离心时间15min;若不能及时检测,应将血清转移至无热原转移管内,在-20℃冰箱中冷冻保存,一周内使用。
3. 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采血(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
分析中质量保证:
1. 在洁净环境操作,使用无粉乳胶手套,戴口罩,穿实验服;
2. 使用一次性无热源吸头,吸头避免接触污染物,避免玻璃碎屑掉入安瓿瓶,避免用手触及玻璃试管口;
3. 取样时应取血清的中上层部分,样本处理后也应取中上层部分;
4. 避免强烈的空气流动,插管时动作要轻,震动可影响正在反应的曲线;
5. 黄疸、溶血和乳糜血应视为不合格标本,如临床需求,则可用专业公司生产的无热原检查用水或样本处理液做2-5倍的稀释后进行检测。
G试验是真菌诊断标准中重要的微生物学标准,是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的指标。若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能够尽量避免,将会保证G试验的结果准确而快速。
编辑:范伟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