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95|回复: 1

[生化检验] 专家观点:胃癌前病变分子标志物与胃癌诊疗

[复制链接]

74

主题

0

回帖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22
发表于 2017-3-15 23: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  吴开春
       

        胃癌癌前病变包括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基础上发生,以胃黏膜慢性炎症和固有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为病理特点,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若CAG基础上同时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则其发展为胃癌的概率更高,是最为重要的胃癌癌前阶段。
       

        目前,胃癌尤其是肠型胃癌公认的发展模式是“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胃癌”。胃癌切除患者的胃标本中伴有CAG及肠上皮化生者高达90%,以分化型胃癌为主。而在我国胃癌高发地区,CAG及肠上皮化生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也达到50%~60%,显著高于低发地区,且CAG患病率与胃癌病死率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多项针对CAG的随访观察中发现发生癌变率为10%。CAG患者由于胃黏膜长期损伤,促使干细胞分化移行发生紊乱,在胃黏膜中出现肠上皮化生灶。在肠化生的两种类型中,不完全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更为密切。
       

        引起CAG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通过增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减少凋亡,使DNA合成能力旺盛,更易受致癌物质的损伤。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病变的早期阶段。伴有肠上皮化生的CAG患者中,上皮细胞在再生过程中发生发育异常,可形成不典型增生,表现为细胞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紊乱。
       

        在正常胃黏膜发展为胃癌的过程中,需要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逐步发展而来,在此过程中伴随着蛋白质、酶等多种分子事件的发生。
       

        (1)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
       

        正常胃黏膜上皮中CDX-2不表达,当胃上皮细胞发生肠上皮化生时,CDX-2出现表达,随着黏膜病变的进展,CDX-2水平逐渐升高。且CDX-2在发生肠上皮化生细胞中的表达比异型增生和胃癌更为显著,提示CDX-2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其表达预示着胃黏膜癌变的早期事件。
       

        (2)黏蛋白家族(mucins)
       

        黏蛋白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与胃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并在胃癌的分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完全肠化的细胞中可检出MUC2的表达,而MUC1、MUC5AC及MUC6的表达降低或缺失,而在不完全肠化的细胞中发现了MUC2和MUC1、MUC5AC及MUC6的共表达。90%的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标本中MUC13显著表达,而正常胃黏膜中则无表达。肠型胃癌中MUC13多集中在腺管的顶部,而弥漫型胃癌时MUC13则表达于胞浆,提示MUC13可作为肠上皮化生和早期胃癌的分子标志物。
       

        (3)绒毛蛋白(villin)
       

        该蛋白在CAG肠上皮中表达显著升高,并且Hp感染下可诱导villin的表达上调,提示villin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4)糖蛋白87(GP87)
       

        GP87在77.8%的CAG和肠上皮化生标本中表达阳性,而正常胃黏膜为阴性。
       

        (5)端粒酶(telomerase)
       

        端粒活性随着正常黏膜、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的疾病进展而增高,可分别在15%的肠上皮化生患者、45%的腺瘤患者及89%的胃癌患者中检测到。在不同类型的肠上皮化生中,端粒酶在不完全肠上皮化生患者的活性明显高于完全化患者。
       

        (6)鸟甘酸环化酶C(GC-C)
       

        胃癌及癌旁组织中GC-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及86%,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C-C未检出。
       

        (7)环氧合酶-2(COX-2)
       

        COX-2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Hp相关性CAG、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与COX-2的表达强度呈明显相关性。随着病程的进展,COX-2在CAG、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依次递增,分别为10%、37.8%、41.7%及69.5%,说明COX-2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其表达差异发生在胃黏膜病变的早期阶段。
       

        (8)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部疾病的病程进展,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胃蛋白酶原的阳性率依次降低,且在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对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和筛选作用。
       

        (9)MG7抗原(Mg7-Ag)
       

        随着胃黏膜病变的进展,Mg7-Ag在CAG、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依次递增,分别为12.0%、47.4%、61.1%及89.9%,其表达是胃癌发生发展的标志性分子标志物。
       

        (10)肿瘤抑制基因P53
       

        肠上皮化生的患者中全部存在P53蛋白表达的缺失,同时还发现,P53基因突变特异性存在于高级别瘤变样本中。以上结果均表明,P53的突变经常发生在胃癌发展的晚期阶段,P53分子也可作为检测肠上皮化生的标志物之一。
       

        (11)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
       

        RUNX3的蛋白水平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显著降低。
       

        临床应对策略
       

        用干预的方法阻断癌前病变进展可能预防胃癌发生。根除Hp可以明显减缓癌前病变的进展,并有可能减少胃癌的发生。新近研究表明,Hp根除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胃癌发生率分别是3.0%和4.6%。根除Hp能促进癌前病变病理组织学的改善。适量补充叶酸也可改善CAG病理组织学并减少胃癌发生。羔羊胃提取物维生素B12胶囊也被证实对CAG及肠上皮化生的组织学改善有效,显示出较好的前景。内镜下切除进展至一定程度的癌前病变甚至早期癌,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转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424

回帖

1169

积分

版主

积分
1169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7-9-19 01: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学习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4 05:36 , Processed in 0.118565 second(s), 26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