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32|回复: 1

[生化检验] 营养蛋白系列检测项目

[复制链接]

86

主题

0

回帖

28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81
发表于 2017-3-15 23: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切生命活动皆与蛋白质有关,已发现的血浆蛋白有数千种以上,较重要者也有数百种,因为这些蛋白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只要获取了针对蛋白质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分子,均可在不分离蛋白质分子的条件下,在血液、脑脊液、尿液等标本中进行定量测定,这些蛋白又被称为“特定蛋白”,临床最常用的特点蛋白在许多病理条件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其进行定量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分析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前白蛋白(PAB),分子量5.4万,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其半衰期很短,仅约1.9天。因此,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比之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正常值:18-38mg/dl
       生理功能:PAB除了作为组织修补的材料外,还可视为一种运载蛋白,它结合T4与T3,而对T3亲和力更大,PA与视黄醇结合蛋白形成复合物,具有运载维生素A的作用。
临床意义:
       除了作为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PAB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时其血浓度下降。
       1.肝脏疾病时前白蛋白更敏感,有人认为有30%白蛋白正常的肝病患者的前白蛋白减少,坏死后肝硬化几乎是零。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较轻,前白蛋白变化不大,预后较好,当病情改善时,前白蛋白亦迅速升高。
       2.亚急性肝坏死前白蛋白一直在低值,故前白蛋白可用作判断肝病预后指标。肝癌以及阻塞性黄疸患者均可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有密切关系。
       3.结合转氨酶、胆红素检测对不同类型肝脏疾病和非肝脏疾病有鉴别意义,如前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均增高,多属急性肝脏疾病,如前白蛋白不增高,仅转氨酶、胆红素增高则应考虑非肝脏本身疾病。
       4.肾病综合征前白蛋白不仅不减少,而且在饮食充分时还可以升高。营养不良负氮平衡时前白蛋白减少。

       白蛋白(ALB)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衰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
       正常值:3660-5100mg/dl
生理作用:
       1.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2.   运输功能
       血浆白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由此可见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在生理上具有重要性,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3.   其它生理作用
       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远比球蛋白多,亲水作用又比球蛋白大,这使血浆中的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当肝脏功能障碍引起白蛋白合成不足时,可使血浆球蛋白失去胶体保护作用,稳定性下降。血浆球蛋白的稳定性下降,将严重影响这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利用,引起相应的症状。此外,白蛋白还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白蛋白在血浆中也不断地进行着代谢更新,血浆白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氧化分解以供应能量或转变成其它含氮物质。
临床意义:
       1.血浆白蛋白浓度可以受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
       2.在血浆白蛋白浓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影响许多配体在血循环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内源性的代谢物(Ca、脂肪酸)、激素和外源性的药物。在同样血浓度下,由于白蛋白的含量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结合部分减少,而游离部分相对增加,这些游离状态的配体一方面更易作用于细胞受体而发挥其活性作用,一方面也更易被代谢分解,或由于其分子小而经肾排泄。
       3.血浆白蛋白的增高较少见,在严重失水时,对监测血浓缩有诊断意义。

       转铁蛋白(TRF):分子量约7.7万,为单链糖蛋白,含糖量约6%。TRF可逆地结合多价离子,包括铁、铜、锌、钴等。每一分子TRF可结合两个三价铁原子。TRF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半衰期为7天。
       正常值:202-336mg/dl
临床意义:
       1.   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在缺铁性的低血色素贫血中,TRF代偿性合成增加,但因血浆铁含量低,结合铁的TRF少,所以铁饱和度很低。而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血浆中TRF正常或低下,由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使铁饱和度增高。在铁负荷过量时,TRF水平正常,而饱和度可超过50%,甚至达90%.
       2.   TRF是负性急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肿瘤时常随着清蛋白、前清蛋白同时下降。
       3.   作为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在营养不良及慢性肝脏疾病时下降,与清蛋白相比,体内转铁蛋白总量较少、生物半寿期较短,故可及时地反映脏器蛋白的急剧变化。在高蛋白膳食治疗时,血浆TRF浓度较快上升,是判断疗效的良好指标。

       铁蛋白(FER):是机体内一种贮存铁,调节铁的可溶性组织蛋白,其含量能反映机体铁储备的多少,同时对造血和免疫有调控功能。
       正常值:成年男性20-250ng/ml;成年女性:10-120ng/ml
临床意义:
       1.病理性降低: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
       2.病理性升高: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慢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色素沉着症(血色病);多次输血的病人。
                                                                                                                                       编辑:范伟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389

回帖

1146

积分

版主

积分
1146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7-8-25 18: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6-3 11:30 , Processed in 0.234551 second(s), 29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