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12|回复: 0

[生化检验]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复制链接]

74

主题

0

回帖

25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53
发表于 2017-3-15 23: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赵洪林 刘彤
       胃蛋白酶原(PG)是一种具有消化功能的内切蛋白酶,属于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根据免疫学和生化学特点可分为PGA和PGC。PGA表达于胃底腺体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在胚胎胃黏膜中高度表达。PGC表达于全部胃腺体及远端十二指肠Bnmner腺,前列腺和胰腺也有少量表达,胃黏膜的PGC最初出现在胚胎后期第32~36周,是胃黏膜细胞分化成熟、功能逐渐完善的标志。胃黏膜合成的PG大部分进入胃腔,少部分(约1%)进入血液,血清中PG的量反映其分泌水平。测定胃组织及血清中PG的变化可以反映胃黏膜的病变和分化程度,近年来逐渐用于胃癌的诊治,现将其应用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PG检测方法
       1.1 血清中PG检测方法  血清PG的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免疫测定法(EIA)和免疫荧光测量分析法(IFA)等。IRA法以125I 作放射性标记物,其最小检出量为1ug/L,可检测范围为10~50ug/L,该方法因有放射性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EIA法检测血清PG的范围为1~160 ug/L,该方法所需样本量少,特异性和灵敏性高,适用于大规模的临床筛查。IFA以稀有离子作标记物,灵敏度和精确度高,最小检出量为0.1 ug/L。近年来,黄飚等[1,2]建立了PGA、PGC 的时间免疫荧光测定两步法,减少了样本对分析系统的干扰,缩短了分析时间,灵敏度更高,最小检出量达到了0.05 ug/L
       1.2 组织中PG检测方法  采用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复合物法(ABC法)对胃黏膜中的PGA和PGC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以纯化的抗人PGA和PGC单克隆抗体做一抗,二抗生物素化后,与生物素-亲合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组成复合物,以3,3-二氨基联苯胺四氢氯化物为显色原。该技术已相当成熟,结合血清PG含量测定可用于胃组织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2 PG检测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
       2.1 胃癌筛查 目前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是一个难题。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PGA及PGA/PGC能反映胃黏膜的萎缩程度[4],有利于早期胃癌的发现。Dinis-Ribeiro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清PGA≤70 ug/L、PGA/PGC≤3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77%,假阳性率为27%,阳性预测值为0.77%~1.25%,阴性预测值为99.08%,证实联合检测血清PGA、PGA/PGC无论在整体人群还是在小范围人群中筛查胃癌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1995~2002年,Hiroshi 等[6]对17647例中年男性进行了血清PGA、PGA/PGC 和钡餐检查,检出胃癌49例(88%为早期胃癌),检出率为0.28%,阳性预测值为0.85%;其中PGA、PGA/PGC检出63.3%的病例、钡餐检出69.4%的病例,两者共同检出32.7%的病例,两者检出率基本相同。血清PGA、PGA/PGC检测对诊断早期胃癌或肠型胃癌更有价值,钡餐检查对诊断进展期胃癌或弥散型胃癌更有价值。张祥宏等[7]对河北赞皇县境内1504例30岁以上居民的血清PG进行了检测,并随访2~3 a,PG异常居民因胃癌而死亡者占0.64%,明显高于PG正常居民(0.007%),经内镜和病理学检查证实91%的PG异常居民的胃黏膜可见癌前病变,明显高于PG正常的居民。表明血清PG异常的居民是胃癌高危人群,PG异常可作为胃癌癌前病变的可靠筛查指标。
       2.2 胃癌术后复发预测  组织化学研究表明,胃癌细胞可分泌PG。一般情况下血液中PG含量较高,因胃癌细胞分泌PG引起的血液PG含量变化不明显,用普通方法很难发现。当全胃切除后,血液或尿中的PG下降至很低的水平,这种情况下胃癌细胞分泌的少量PG可使血清PG水平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检测血清及尿中的PG水平可以预测胃癌的复发。肖志坚等[8]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03例胃癌术前患者及其中33例行部分胃切除、18例行全胃切除者的术后血清PG,另外检测23例行全胃切除并接受随访患者的血清PG,发现胃癌手术后患者血清PG明显下降,下降程度与手术方式有关,部分胃切除患者血清PG仍保持一定水平,而全胃切除患者血清PG水平则降至很低。在23例全胃切除并接受随访患者中17例胃癌复发,其血清PG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者。李惠忠等[9]测定部分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PG,发现手术后PG明显低于术前,其中全胃切除者血清PG含量均明显低于胃次全或大部切除者;随访发现全胃切除患者胃癌复发后PG显著升高,而胃次全或大部切除者复发前后PG变化不显著。以上研究证实胃癌手术后,患者血清PG发生明显变化,尤其在全胃切除患者更加明显。胃癌全胃切除者血清PG变化可作为判断胃癌是否复发的重要依据。
       2.3 胃癌预后判断  Fema’ndez 等[10]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95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中PGC 的表达;25例PGC表达阳性,其中高分化癌患者占50%,中、低分化癌患者分别占19.5%和21.9%;无淋巴转移癌者47.1%表达阳性,伴淋巴转移癌者只有14.7%表达阳性,均有明显差异性。随访后发现,42例PGC阴性者(60%)在随访期间死亡,而只有4例PGC 阳性者(16%)在随访期间死亡;在可切除癌肿患者中,51例PGC 阴性者有28例复发,25例因复发死亡,20例PGC阳性者只有4例复发,2例因复发死亡。认为肿瘤组织中PGC 表达阳性胃癌患者无论行根治术还是姑息术,预后均明显好于PGC表达阴性的胃癌患者。多变量分析表明组织中PGC表达为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PGC表达预示着肿瘤的低分化、较早的淋巴结转移。根据此研究结果推测肿瘤组织中PGC 的表达是胃癌的生物学标志。
       总之,PG作为胃黏膜的生物学标志,其在胃癌筛查、术后复发预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但其确切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飚,肖华龙,张祥瑞,等.胃蛋白酶原I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的建立[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24(6):492-295.
[2]张祥瑞,黄飚,朱岚,等.胃蛋白酶原Ⅱ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的建立[J].标记免疫分析与l临床,2004,11(2):99-101.
[3]Konishi N,Matsumoto K,Hiasa Y,et a1.Tissue and serum pepsinogen I and II in gastric cancer identified using immnohistochemistry and rapid ELISA[J].J Clin Pathol,1995,48(4):364-367.
[4]Miki K.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using the serum pepsinogen test method[J].Gastric Cancer,2006,9(4):245-253.
[5]Dinis.Ribeiro M,Yamaki G,Kmiki K,et a1.Meta-analysis on the validity of pepsinogen test for gastric carcinoma,dysplasia or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screening[J].J Med Semen,2004,11(3):141-147.
[6]Hiroshi O,Masashi O,Kimihiko Y,et a1.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of a high-risk population in Japan using sertlm pepsinogen and barium digital radiography[J].Cancer Sci,2005,96(10):713-720.
[7]张祥宏,王俊灵,严霞,等.赞皇县胃癌筛查方法研究简介[J].中国肿瘤杂志,2002,11(7):384-385.
[8]肖志坚,蒋孟军,肖华龙,等.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血清PGI、PGII含量变化与胃癌复的关系[J].癌症,2000,1(9):66-68.
[9]林惠忠,陈磊,李小川,等.胃蛋白酶原及其亚群与CA72-4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4):1505-1508.
[10]Fema ndez R,Vizoso F,Rodrfguez JC,et a1.Expression and prognostie significance of pepsinogen C in gastric carcinoma[J].Annals Surg Oneol,2000,7(7):508-514.
                                                                                                            编辑:范伟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18 08:18 , Processed in 0.121383 second(s), 27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