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9|回复: 0

[生化检验] 血氨检测的临床适应证及其价值探讨

[复制链接]

85

主题

0

回帖

29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93
发表于 2017-3-15 23: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氨检测的一些临床适应病症并对其临床价值作一分析。方法 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氨浓度。结果  各型病毒性肝炎、肝门胆管癌、肝癌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氮的检测结果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氨检测可作为一些肝病、癌变、消化道出血等患者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助于病情的监测。
      【关键词】氨; 肝疾病; 胃肠出血;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氨通过蛋白质的消化和谷氨酰胺的脱氨基在肠道产生,然后进入门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肾主要释放氨到尿进行排泄,周围动脉血氨的浓度休息状态保持比较低的水平,因为肝脏有效地清除几乎所有从肠道来源的氨,从肾脏以尿素、肌酐、谷氮酰胺和氨离子形式排泄。肝脏功能损害或暴发性肝炎、过量的氮、便秘、胃肠出血、Budd-chiari 综合征、先天性尿素循环异常、肾小管酸中毒、Reyes 综合征等可致血氨浓度升高,造成对机体的毒害作用。故血氨浓度检测是临床对肝性脑病、重症肝炎、重症肝硬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是适于治疗肝昏迷、Reyes 综合征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本院传染科、消化内科、疼痛介入科、肿瘤科、小儿康复科住院收治确诊的各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35例、肝门胆管癌患者20例、肝癌患者25例、遗传代谢病患者2例。其中慢性病毒件肝炎患者分为慢性轻度42例,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4岁;慢性中度58例,男38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2岁;慢性重度35例,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9岁。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健康对照组25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所有血样送至后即进行离心检测。
       2.仪器与试剂 Vitros 950全自动干化学仪及试剂均为美国强生公司提供,真空肝素钠抗凝管由安徽赫尔生物医学检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3.方法 将真空采集每例患者静脉血(肝素抗凝),送至检验科立即离心,用Vitros 950干化学仪测定其血浆氨浓度,并同时做质控。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汁软件包,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篾表示,用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肝门胆管癌患者组、肝癌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氨的检测结果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讨 论
       实验室血氨测定大多数测定血浆氨,以EDTA-Na2 、EDTA-K2抗凝为主,也有用肝素钠抗凝,因为肝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属于一种阴离子多聚电解质,和阳离子有不同的亲和,与氨有聚合作用,使血氨结果偏低。正因为本室使用肝素钠抗凝,故血氨测定结果比文献报道的偏低。但由于血氨测定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收集、储存,这也常造成测定结果变动及参考值难以统一 ,所以要求在对检验标本进行分析测试前要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希望临床医护人员也要引起重视,共同做好质量控制 。
       从表1可见各试验组血氨测定值均较健康对照高,不同疾病的血氨值有所不同。氨对于人体是一种有害物质,健康者血内有少量游离氨存在,肝脏能将氨通过鸟氨酸循环转变为尿素,再经过肾脏排 ,因此健康者血氯含量极低,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解毒,同时在此过程中消耗了CO2,故在维持酸碱平衡中也具有重要作。血氨的来源包括:1) 组织来源的氨,组织中的氨基酸经过联合脱氮作用脱氨或其他方式脱氨;2) 肾脏来源的氩,血液中的谷氨酰胺流经肾脏时,可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谷氨酰胺酶分解成谷氨酸和氨,如果尿的pH 值较高,氨易被重新吸收入血;3)肠道来源的氨,肠道细菌有尿激酶,可将尿素分解产生氨
       健康人体血氨的产生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一旦破坏就会发生异常,导致血氨增高基本上是产生增多或清除减少,肝脏疾病时由于肝脏合成尿素以清除氨的能力减退,以致来自肠道的氨不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血氨升高。高血氨也可见于某些其他疾病,如遗传代谢性疾病(尿素循环障碍和氨基酸代谢障碍)、Reyes 综合征等。本组血氨检测结果显示,血氨升高与肝病所致的肝实质损害密切相关,与遗传代谢性疾病也相关,因此血氨的动态监测可作为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

                                                                                                        编辑:范伟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18 14:53 , Processed in 0.203790 second(s), 28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