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02|回复: 0

[生化检验]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

[复制链接]

82

主题

0

回帖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72
发表于 2017-3-16 00: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糖(FBG)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GSP、及FBG检测并作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98例。结果:DR组HbA1c及GSP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A1c及GSP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两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DR具有进行性,不可逆性的特点,早发现、早治疗DR,并有效地监测其发展,对预防DR致盲非常重要。为了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ucated haemoglobin,HbA1c)、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 lated serum protein,GS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与DR的关系。我们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HbA1c、GSP、FBG水平测定并作眼底检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男115例,女85例;年龄26岁~81岁;病程1 a~30 a。
    1.2 检测方法
 
  1.2.1 分组 对所有病例作眼底检测以确定有无DR并进行分组: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102例、DR组98例。
    1.2.2 仪器 分别测定各病例的HbA1c、GSP、FBG,所用仪器为TBA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用上海申索佑福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长春汇力生物有限公司果糖胺试剂盒,SYXMEX血糖试剂盒。
    1.3 统计分析 HbA1c、GSP、FBG值用±s表示,采用SPSS 10.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
    2 结果
    HbA1c、GSP、FBG与DR的关系 见表1。从表1可见,HbA1c、GSP值DR组较NDR组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HbA1c、GSP、FBG与DR的关系(略)
    3 讨论
  <P>  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1]。有报道其发生率一般为30%~60%,本研究发生率为49%。DR的发生原因虽然尚未完全明了,但已深入到微循环水平,强调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的本质,即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管病变伴微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视网膜病变的原因。有报道DR发生可能与糖尿病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糖引起的生化异常和内分泌代谢障碍 3 个方面有关。血流动力学改变: 由于糖尿病血液出现 “ 四高二低” 的微血管紊乱(四高:高凝、高黏、高聚、高浓度;二低: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纤维蛋白溶酶功能降低),易于血瘀和形成血栓,造成了血管堵塞,血流停滞,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硬性渗出(硬性渗出为黄白色,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散在小点)和软性渗出(软性渗出为棉絮状物)的发生,包括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变厚、外膜细胞丧失、微动脉瘤形成、血管反应性降低或丧失,最终导致了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高血糖引起的生化改变:由于长期高血糖使蛋白质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糖基化蛋白质分子与未被糖化的分子互相结合交联,使分子不断加大,进一步形成大分子的糖化产物中,这种反应多发生在那些半寿期较长的蛋白质分子上,如胶原蛋白、晶体蛋白、髓鞘蛋白和弹性硬蛋白等,引起血管基膜增厚、晶体浑浊等病理变化[2]。另外当血糖高水平时,晶体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外膜细胞都可通过山梨醇途径,使葡萄糖转为山梨醇,糖尿病患者晶体中聚集的山梨醇使晶体发生渗透性改变而形成白内障;内分泌代谢障碍:专家认为,生长激素可通过增加血栓形成,改变大动脉和小动脉壁成分而导致毛细血管阻塞。总之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高黏滞性、血小板高聚集性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导致组织缺氧等可能使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缺血导致新生血管生成,进一步加剧眼底出血甚至是玻璃体出血中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DR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3]。人们常用检测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来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4],但由于血糖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饮食、药物及采血时间等,它只能反映当时患者血糖水平。目前常用HbA1c、GSP来评价血糖控制情况。成人血红蛋白(Hb)通常由HbA(97%)、HbA2(2.5%)和HbF(0.5%)组成。糖化血红蛋白包括HbA1和HbA0。而HbA1的主要成分是HbA1c,约占80%,它是萄萄糖与HbA的β链缬氨酸残基缩合而成,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 d)和该时期内血糖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可反映患者抽血前6周~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可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效果。血浆葡萄糖转变为糖化Hb与时间有关,血糖浓度急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13 02:12 , Processed in 0.197304 second(s), 27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