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8|回复: 0

[免疫检验] 自身抗体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复制链接]

85

主题

0

回帖

29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93
发表于 2017-3-16 00: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李波 李伯安
单位: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术后易转移和复发。由于目前尚无准确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导致肝癌患者无法被早期确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患者血清中存在各种类型的抗细胞自身抗原的抗体,这些与肿瘤发生有关的抗原被称为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对血清中存在的TAA抗体检测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本文拟对自身抗体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原发性肝癌是原发于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的癌症,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于全球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1]。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占全部原发性肝癌的70%~85%,在我国更是高达90%[2]。

一、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仍然是目前肝癌诊治的重点和难点。肝癌的诊断主要是依靠影像学手段(B超、MRI等)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目前很多学者将多种新技术应用于早期肝癌标志物的研究,循环肿瘤细胞、循环核酸、DNA甲基化和非编码RNA已经成为早期肝癌标志物的研究热点对象,但这些标志物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尚未应用到临床,是否能成为HCC诊断的有效工具,还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实验进行证实[3,4]。

二、自身抗体作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产物可应用于肿瘤的早期检测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机体对自身肿瘤成分(即TAA)也能产生体液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5]。上述自身抗体产生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由于肿瘤患者体内自体蛋白的突变、过表达、翻译后修饰、错误折叠或者异常剪切等原因而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源蛋白,从而触发了体内的免疫反应,进而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6]。另外,肿瘤在恶性转化时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异常定位也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7]。

自身抗体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具有以下独特优势:(1)自身抗体可以在肿瘤的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被检测到,该优势使其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2)由于自身抗体反应与细胞癌变密切相关,因此它也可以用于肿瘤进展和恶性转化的评估;(3)自身抗体在肿瘤抗原表达很低(常规蛋白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到)的时候也能够被检测到,因此具有很好的灵敏度;(4)自身抗体存在于血清中的时间较长且相对稳定,易于收集,便于大规模筛查及长期存放。因此,利用肿瘤患者体内内源性的体液免疫反应来检测发生恶性转化的细胞,正逐渐被临床所认识和接受。

三、原发性肝癌中的自身抗体

原发性肝癌通常是从慢性肝炎、肝硬化逐渐发展而来。在慢性肝脏疾病发展到肝癌的过程中,常伴随着相关自身抗体的产生。涉及的自身抗体主要有2类:一类是抗细胞核和(或)细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另一类是TAA抗体。

1.肝癌患者中存在抗细胞核和(或)细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

有报道证实,在发展成恶性肿瘤前,部分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就可以检测到低滴度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ANA的滴度明显增加。而在部分ANA阴性患者中则会发生血清学的转换,最初诊断时检测不到ANA,但是最终发展成肝癌时ANA呈阳性。研究者指出,ANA具有早期诊断HCC的价值,AFP等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在肿瘤<2 cm时往往无法处于正常水平,而ANA会在HCC早期出现血清学转换,这种血清学转换过程要显著早于血清AFP浓度的升高[8]。另外,除了ANA的滴度变化和血清学转换外,ANA的靶抗原会发生改变而出现新的靶抗原[9]。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肝癌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并且随着病情的变化,部分肝癌患者体内的自身靶抗原发生了改变,检出自身抗体以ANA最为常见。这些研究证实,在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癌的过程中,会伴随相关自身抗体产生,并且肝癌患者具有多种自身抗体荧光模式及较宽的自身抗体谱[10,11,12,13]。

2.肝癌患者TAA自身抗体:

近年来,在肝癌患者中发现TAA及其抗体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中较为明确的肝癌相关TAA主要包括p53和p6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结合蛋白(IGF-Ⅱ mRNA binding protein, IMP2)。

肝癌患者肿瘤抑癌基因p53的突变率高达37%,构象的改变或者蛋白的积聚会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p53的自身抗体。研究证明,在HCC患者中,p53抗体的检出率要高于AFP的阳性率,且与血清中的AFP浓度不存在相关性。血清AFP浓度高于参考值上限可以辅助HCC的诊断,但正常值范围内的AFP浓度对HCC的诊断价值不大,因为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水平的AFP[14]。而且HCC患者血清中p53抗体水平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并且在大多数AFP阳性患者(83.3%)中均可以检测到p53抗体[15],因此,我们认为p53抗体可以作为辅助肿瘤标志物,提高AFP的诊断价值。Zhang等[16]在HCC患者血清中鉴定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 000的TAA,命名为p62。后来研究证实,p62/IMP2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结合蛋白(IGF mRNA binding protein, IMP)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癌胚蛋白,出生后不久就会消失,但是经常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再重新表达。Lu等[17]研究发现,p62/IMP2在肝癌中的异常表达对癌细胞有增殖作用,也是肝硬化的调节增长因子。p62/IMP2抗体在HCC中的检出率为21%,但是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检测不出p62/IMP2抗体,提示p62/IMP2抗体可能与细胞转化相关。

近年来,许多在肝癌中具有免疫反应性的TAA及其抗体被陆续发现,但是单一的TAA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不理想。为解决该问题,有研究者提出把多种与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其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因此,多抗原联合使用进行TAA抗体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HC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8,19]。

四、结语

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目前用于肝癌的诊断标志物研究方法虽然很多,但不管是蛋白质组学技术还是核酸诊断技术均未获得明确的早期诊断价值,另外,上述技术对技术平台和人员操作的要求更高,应用于临床诊断尚需时日。而由于免疫应答在癌症早期起到生物信号放大作用,因此在肿瘤表型显现之前就可以检测到抗体的血清水平。因此,自身抗体检测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临床,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另外,自身抗体的预后价值也可能让其成为肝癌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

肿瘤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发现,为探明肿瘤发生与免疫反应之间相互关系提供了线索,同时也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的新策略。作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产物,自身抗体在肿瘤临床诊断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也逐渐被临床认识和接受。发现高特异性的肿瘤相关抗原,研发灵敏和特异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多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特异的肿瘤早期无创诊断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自身抗体对肿瘤的诊断价值虽然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但其对肿瘤检测的特异性尚有待证实,例如,自身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并且在某些健康人身上也可以检测得到,并且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如针对p53的自身抗体也没有肿瘤特异性,因此,自身抗体在肿瘤诊断中仅具有辅助诊断价值,与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相结合使用更好。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机体对肿瘤相关抗原也能产生体液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而有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中肿瘤发生的概率较高,那么肿瘤是否由于自身免疫炎症而促发也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来进行证实。

因此,有必要开展临床信息明确的大样本研究,探明肿瘤自身抗体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阐明肿瘤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得到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的肿瘤抗原及抗体,并拓展其在肿瘤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另外,单个肿瘤患者自身抗体谱的界定,可以为疾病的进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其他临床信息,对于医生针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Bosch,FX, RibesJ, DíazM, et al. Primary liver cancer: worldwide incidence and trends[J]. Gsatroenterology, 2004, 127(5Suppl 1): S5–S16.DOI:10.1053/j.gastro.2004.09.011.
[2]ShermanM.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screening[J]. Semin Liver Dis, 2005, 25(2): 143–154.DOI:10.1055/S–200S–871194.
[3]LiuC, ShenJ, PanC, et al. MALDI-TOF MS combined with magnetic beads for detecting serum protein biomarkers and establishment of boosting decision tree model for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Am J Clin Pathol, 2010, 134(2): 235–241. DOI: 10.1309/AJCPA6C6NOGFLYIR.
[4]XiaoJF, VargheseRS, ZhouB, et al. LC-MS based serum metabolomics for identific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iomarkers in Egyptian cohort[J]. J Proteome Res, 2012, 11(12): 5914–5923. DOI: 10.1021/pr300673x.
[5]TomerY, ShererY, ShoenfeldY. Autoantibodies, autoimmunity and cancer (review)[J]. oncol Rep, 1998, 5(3): 753–761.DOI:10.1016/13978–044450331–2/50016–3.
[6]ReuschenbachM, von Knebel DoeberitzM, Wentzensen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tumor antigens[J].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09, 58(10): 1535–1544. DOI: 10.1007/s00262–009–0733–4.
[7]HanashS. Harnessing immunity for cancer marker discovery[J]. Nat biotechnol, 2003, 21(1): 37–38.DOI:10.1038/nbto103–37.
[8]ImaiH, FurutaK, LandbergG, et al. Autoantibody to DNA topoisomerase II in primary liver cancer[J]. Clin Cancer Res, 1995, 1(4): 417–424.
[9]ImaiH, NakanoY, KiyosawaK, et al. Increasing titers and changing specificities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who develop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Cancer, 1993, 71(1): 26–35.DOI:10.1002/1097–0142(19930101).
[10]范列英,仲人前,孔宪涛,等. 慢性肝炎与肝癌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差异分析[J]. 上海医学,2000, 23(5): 279–281. DOI: 10.3969/j.issn.0253–9934.2000.05.008.
[11]赵海琳,闫惠平,张海萍. 8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 26: 1127–1129.DOI:10.3969/j.issn1000–484X.2010.12.
[12]李卓敏,赵丹彤,冯霞,等.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所致肝癌患者自身抗体特征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 18(1): 59–61.
[13]杨朝国,吴磊,王明谊. 癌症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探讨[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 26(12):942–943.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05.12.029.
[14]RyderSD, RizziPM, VolkmannM, et al. Use of specific 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p53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Clin Pathol, 1996, 49(4): 295–299.
[15]GadelhakNA, GadelhakSA, El-MorsiDA,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ree hepatitis markers (p53 antibodi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and alpha feto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9, 56(94–95): 1417–1424.
[16]ZhangJY, ChanEK, PengXX, et al. A novel cytoplasmic protein with RNA-binding motifs is an autoantigen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Exp Med, 1999, 189(7): 1101–1110.DOI:10.1084/jem.189.7.1101.
[17]LuM, NakamuraRM, DentED, et al. Aberrant expression of fetal RNA-binding protein p62 in liver cancer and liver cirrhosis[J]. Am J Pathol, 2001, 159(3): 945–953.
[18]ZhangJY, MegliorinoR, PengXX, et al. Antibody detection using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mini-array in immunodiagnosing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Hepatol, 2007, 46(1): 107–114.DOI:10.1016/j.jhep.2006.08.010.
[19]ChenY, ZhouY, QiuS, et al. Autoantibodies to 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combined with abnormal alpha-fetoprotein enhance immuno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Cancer Lett, 2010, 289(1): 32–39. DOI:10.1016/j.canlet.2009.07.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23 06:48 , Processed in 0.245613 second(s), 28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