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4|回复: 0

[免疫检验] 目前常用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

[复制链接]

80

主题

0

回帖

26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66
发表于 2017-3-16 00: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传统巴氏细胞学涂片
       

        由希腊医生Papanicolaou(巴氏)发明,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用于宫颈癌筛查,是筛查早期宫颈癌的重要方法。故又称“防癌涂片”。报告形式主要为分级诊断及描述性诊断两种。目前我国多数医院仍采用分级诊断,临床常用巴氏分级分类法:
       

        巴氏Ⅰ级:正常;
        巴氏Ⅱ级:炎症,指个别细胞核异质明显,但不支持恶性,余均为ⅡA;
        巴氏Ⅲ级:可疑癌;
        巴氏Ⅳ级:重度可疑癌;
        巴氏Ⅳ级:癌。
       

        由于巴氏5级分类法,主观因素较多,各级之间无严格的客观标准。为了使宫颈/阴道细胞学的诊断报告与组织病理学术语一致,使细胞学报告一临床处理密切结合,1988年美国制定阴道细胞TBS(The Bethesda systm)命名系统。国际癌症协会于1991年对宫颈/阴道细胞学的诊断报告正式采用了TBS分类法。近年我国也逐步推广TBS分类法。TBS描述性诊断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中包括: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关标本(涂片)质量的信息、病变的描述、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处理的建议。
       

        TBS描述性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
       

        1.感染--有无真菌、细菌、原虫、病毒等感染。可诊断滴虫、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衣原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
       

        2.反应性和修复性改变--如炎症(包括萎缩目前常用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性阴道炎)或宫内节育器引起的上皮细胞反应性改变,以及放射治疗后的反应性改变。
       

        3.上皮细胞异常
        ①鳞状上皮细胞异常:
        ㈠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性质待定。
        ㈡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包括HPV感染;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Ⅰ 级。
        ㈢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包括鳞状上皮中度和重要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和Ⅲ级。
        ㈣鳞状上皮细胞癌。
        ②腺上皮细胞异常:
        ㈠绝经后出现的良性子宫内膜细胞。
        ㈡不典型腺上皮细胞,性质待定。
        ㈢宫颈腺癌。
        ㈣子宫内膜腺癌。
        ㈤宫外腺癌。
        ㈥腺癌,性质及来源待定。
       

        4.其他恶性肿瘤
        TBS需专业医师方可读懂。故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常利用电子阴道镜局部放大10~40倍的功能,进行宫颈可疑部位的染色,从而重点取材,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传统巴氏细胞学涂片因其方法简便,患者无痛苦,且成本较低,非常适合大范围人群的普查,至今沿用了近半个世纪,有些地方仍然在使用。
        优点:不需要特殊设备及试剂,易普及、经济。
        缺点:假阴性率即误诊率高,原因:
        (1)用普通刮板取样,不能收取到宫颈癌好发部位宫颈管的有效诊断细胞;
        (2)涂片上存在大量的血液粘液等干扰成份,影响诊断;
        (3)我国细胞病理医生不足,在短时间内须阅读大量的筛查涂片,造成细胞病理医生的诊断质量下降。
        传统巴氏染色及分类法应用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早期诊断子宫颈癌及降低死亡率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会出现较高的假阴性率(文献报告为2%~50%)或假阳性率,故该技术目前国外已停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宫颈细胞学新技术。
       

        二、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CCT)
       

        美国于上世纪研制成功了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CCT),也称为细胞电脑扫描,并于1995年经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该技术有如下特点:(1)对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具有高度敏感性,准确性达97%以上,对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IN)、尖锐湿疣及癌百分之百敏感。(2)除能识别细胞外,还能从微生物病原学方面作出诊断,如滴虫、念珠菌、疱疹病毒(HSV)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等;(3)适用于人群普查。
       

        CCT检查适应症:宫颈糜烂、触血、尖锐湿疣、白带增多、久治不愈及要求查体者。CCT系统记忆了大量正常与异常细胞,对每百张涂片为一组的宫颈涂片进行自动扫描。目前CCT已把可疑检查范围减少到8~15个区域,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经过计算机将可疑的异常细胞经彩色图像处理并以数字化形式贮存到数码磁带中备检,然后再复验。病理专家先复查每张涂片上磁盘记录的数字化图像,再重点观察筛出的异常细胞图像。最后,按TBS分类法做出诊断报告。
       

        三、液基薄层细胞涂片
       

        TCT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的简称,TCT检查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
       

        常规巴氏涂片由于血液、粘液、炎症等因素影响,常使样本模糊,存在检测误差。在临床实验中,TCT测试模糊子宫颈细胞样本的数量,可以明显提高癌变细胞的检测率,并相应减少需要重复做巴氏测试的次数,从而降低了患者因被重做测试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担心。常规巴氏涂片误差的减少势必将前期癌变的检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并使那些早期癌变患者得到及早的、更有效的治疗。
       

        TCT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
       

        TCT检查只是宫颈病变检查的第一步,一般说来,宫颈病变的诊断分为三步:TCT、阴道镜和病理学诊断。
       

        尽管细胞组织是否属于病变只有病理学诊断才真正具有权威性,但TCT检查的第一道关卡仍然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如果TCT显示有问题,那么女性就应该进一步做阴道镜或病理诊断才能准确判断病情;但如果TCT的检查结果显示为良性,这些检查则可以不用再做了,女性也可以为身体健康松一口气,不过仍要注意定期复查。所以说,TCT检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TCT测试明显提高了子宫颈细胞样本的检测质量。TCT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
       

        TCT即通过去掉涂片上的杂质,直接制成观察清晰的薄层涂片,使阅片者更容易观察。目前有两种设备:
        (1)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主要方法是将宫颈脱落细胞洗入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刮片毛刷在小瓶内搅拌十秒钟,再通过高精密度过滤膜过滤后,将标本中的杂质分离,取滤后的上皮细胞制成直径为20mm薄层细胞于载玻片上,95%酒精固定,经巴氏染色、封片,由细胞学专家用肉眼在显微镜下阅片,按TBS法作出诊断报告。此法对异常细胞诊断率提高了13%,对低度鳞状上皮以上病变的检出率提高了65%,但该设备一次只能处理一份标本,并在制成薄片后再染色。
        (2)自动细胞学检测系统,又称LCT:方法是将收集的细胞保存液通过比重液离心后,经自然沉淀法将标本中的黏液、血液和炎性细胞分离,收集余下的上皮细胞制成直径为13mm超薄层细胞于载玻片上。每次可同时处理48份标本,同时完成细胞染色。这种技术将阅片范围缩小到直径13mm内(阅片面积为134mm2,而前者为384mm2,传统涂片面积为1375mm2),同时阅片最低时间减少到2.5分钟,明显降低假阴性率。
       

        但液基细胞学技术阅片仍要用肉眼看显微镜读片去判断。而CCT优点是先进、准确、迅速、经济。以上两种技术是分别对阅片方式及制片方法的改良,如果先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制备超薄层涂片,再经CCT筛查,则达到更高水平的诊断了。需说明的是,TCT技术尚不能做到这点,而LCT则可以做到这种先进组合,故又称为T-CCT(Thin-liyer+cct)技术。
       

        四、HPV 基因检测
       

        目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HPV基因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可以检测和宫颈癌密切相关的HPV高危型,方法简便、快速和准确。
       

        优点:
        (1)筛查人群中90%为HPV检测阴性者,对这大部份的健康人群可延长筛查间隔至1次/3-5年,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2)筛查人群中10%为HPV检测阳性者,是子宫颈癌高危人群,可有针对性作进一步液基细胞学LBP检查或其他医学检查。
       

        缺点:
        (1)HPV检测结果只能提示受检者罹患子宫颈癌的危险度,是否为子宫颈癌或癌前病变需做进一步的其他检查来诊断。
        (2)需建立PCR实验室,设备试剂价格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6-1 21:25 , Processed in 0.239471 second(s), 28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