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44|回复: 0

[免疫检验] EB病毒与鼻咽癌

[复制链接]

65

主题

0

回帖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12
发表于 2017-3-16 01: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发生在鼻腔与咽之间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图1),原发于鼻咽粘膜上皮,具有原发部位隐蔽,不易被早期发现,病理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易呈浸润性生长及早期转移的特点。在我国鼻咽癌是死亡率最高的7个恶性肿瘤之一,从开始出现症状至死亡平均仅18.7个月。鼻咽癌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78.08%。占上呼吸道癌肿的92.99%。鼻咽癌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好发年龄在35-50岁之间,占发病人数60%。而在女性常见癌症中则仅次于宫颈癌和乳腺癌,居第三位。

图1  头颅CT侧位像,粉红色区域为
                 鼻咽癌病灶
      就全世界地域上的分布來看,80%的鼻咽癌病例发生在中国及其周边的东南亚地区,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在男性高达30/10万,女性13/10万。在中国,鼻咽癌发病总的趋势是北部和西部低,发病率不高于2~3/10万;南部和东部高,尤其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湖南、江西、四川南部和香港、台湾等地区高发,发病率最高地区为广东肇庆、四会以及广西梧州、苍梧(图2)。同时,在东南亚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大量病患。

图2  我国鼻咽癌流行地图
      鼻咽癌有明显种族差异,好发于黄种人(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白种人少见。世界上有些地区鼻咽癌的发病率与移居的种族有关,国外报告鼻咽癌多数病例是华侨。侨居泰国的中国人、中泰混血儿和泰国人的鼻咽癌患病率的比率为3.4∶2.2∶1。从《世界五大洲肿瘤发病率》一书所收集的1968~1972年肿瘤发病率资料中可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威夷和新加坡的中国人的鼻咽癌发病率远高于其他种族的居民。提示了鼻咽癌的“人种,民族,区域”特异性发病特性。
      图示鼻咽癌死亡率分布图(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全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图中数字代表的是10万人年单位,颜色愈深死亡率愈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法,鼻咽癌分成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和非角化性癌两大类。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类型的鼻咽癌临床比较少见,约占鼻咽癌总数的5-10%左右,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该类癌恶性程度较低,远处转移比较少见,但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不是太高。非角化性癌占鼻咽癌的95%以上,对放射治疗敏感,与EBV病毒关系相对比较密切。部分该型鼻咽癌组织内常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因此早期也有人定义为“淋巴上皮癌”。 该类鼻咽癌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又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两种:分化型非角化癌和未分化癌。在所有鼻咽癌患者中未分化癌占大多数。
      鼻咽癌的病因不清,但目前已知多种因素与其发病相关,包括遗传,环境,饮食习惯,以及病毒等,尤其是EB病毒已经被证明是引起鼻咽癌的直接因素,从而为临床诊断实际方法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依据。1966年,Old等在美国科学院学报《Proc Natl Acad Sci USA》率先发布从20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中19例检测到EB病毒抗体,接着Guy de The在1969年报告从鼻咽癌活检组织培养的类淋巴母细胞中分离出EB病毒,确认了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开创了鼻咽癌病因学研究的新方向。随后人们又在鼻咽癌的癌细胞中观察到明确的EBV标志物(EBV-DNA和EBV核抗原),并且发现不管地理分布、种族背景和地域流行如何,EBV-DNA都能在鼻咽中检测到。
      目前,在各种类型的NPC都已经检测到了EBV基因,还发现了有癌基因活性的病毒蛋白表达。Sam CK等检测了26例有NPC临床症状而病理学正常的病例,其中3例EBNA-1,BamH1A阳性,并且1年后这3例病人发生NPC。Yeung 等应用ISH技术证明了携带高拷贝EBV可能赋予肿瘤细胞一定的生长优势,使其成为优势细胞群,呈现出明显的转化特征。Pathmanathan R等研究了1811例不同类型的NPC,在11例原位癌和8例不典型增生病例中检出EBERs;应用Southern杂交技术发现7例中6例含克隆性EBV-DNA,从而提出集中性细胞生长来源一个EBV感染细胞的设想。在我国华南地区开展的大规模血清学调查,发现EBV/VCA(壳抗原)和EA(早期抗原)的抗体反应,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上均有重要意义。DNA分子杂交及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证实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有EBV-DNA、特异病毒mRNA或基因产物表达。目前可检出的有EBNA-1及其mRNA、LMP-1及其mRNA、LMP-2A和LMP-2B及其mRNA以及两个小RNA(EBERs)等;LMP-1被认为是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的唯一与细胞转化相关的基因。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EB病毒诱发鼻咽癌的机制愈发清晰。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术界的研究证明EBV裂解期基因BRLF1编码蛋白Rta是鼻咽部细胞开始分裂癌变的早期诊断重要靶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13 04:35 , Processed in 0.145589 second(s), 27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