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5|回复: 0

[血液检验] 肝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93

主题

0

回帖

30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03
发表于 2017-3-16 01: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洪流1 ,王平2 ,黄胜1 ,张家明1 ,韩日成1
                                                                              1.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  2. 江门五邑中医院检验科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K - 4500血液分析仪和法国STA - R全自动凝血仪对我院200例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 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红细胞数(RBC) 、血红蛋白浓度(HGB) 、血细胞比容( PCV) 、血小板数( PLT) 、纤维蛋白原( F I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1)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大血小板比率( P - LCR% ) 、凝血酶原时间( PT)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 PT - INR)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 T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或P < 0. 01) 。 结论 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均有所变化,且变化的程度与病情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参数;凝血功能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抗凝蛋白及清除循环中活化的凝血因子和纤溶酶的重要部位。肝病患者由于合成与清除功能不足,可出现红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肝病患者出现贫血、出血临床症状。因此对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旨在总结上述指标在肝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 1 研究对象
       1. 1. 1 肝病患者组 200例肝病患者,均为2006~2007年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18~72岁。根据病症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每组50例。临床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诊断标准[ 1 ] ,并经肝活检、肝功能、肝动脉造影或CT证实。近期未使用止凝血药物。
       1. 1. 2 正常对照组 选自本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0~60岁。
1. 2 试剂和仪器
       1. 2. 1 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测定采用日本Sysmex - K -4500血液分析仪及配套原装试剂。
       1. 2. 2 PT、PT - INR、APTT、F IB、TT的测定采用法国STA - R全自动凝血仪及配套原装试剂。
       1. 2. 3 仪器按规定校正,每次测试前采用原装试剂和质控物做严格的质控测定,测定结果在2个SD范围内,再进行标本测定。
1. 3 方法
       1. 3. 1 五组被检者均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及PT、PT -INR、APTT、F IB、TT项目的检测。
       1. 3. 2 用含0. 2ml~109mmol/L 枸橼酸钠及0. 2ml 5% EDTA- 2K的专用真空抗凝采血管,分别采取早晨空腹静脉血各1.8ml。5% EDTA - 2K抗凝血用做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测定;109mmol/L 枸橼酸钠抗凝血于3000转/分钟离心10min,取血浆做PT, PT - INR、APTT、F IB和TT的测定。操作方法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上述项目均在采血后2h内完成。
       1. 3.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均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的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除RBC、HGB、PCV、PLT、FIB 有不同程度下降外,其余指标均有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或P < 0. 01) ,见表1和表2。


3 讨论
       3. 1 肝脏为造血主要器官,且以生成RBC为主,因此当肝脏病变时,会造成红细胞系统的异常[ 2 ]。肝病患者食欲不佳,胃肠道吸收功能低下,造成造血物质(如铁、叶酸和维生素B12 )缺乏而导致贫血;由于脾功能亢进, RBC易被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而发生溶血性贫血;肝功能障碍时, RBC生成素前驱物质生成减少,也促进贫血发生。且随着病程迁延,贫血加重,二者呈正相关。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而铁的缺乏,可导致红细胞体积异常改变。随着病情加重,造成RBC形态改变因素也愈复杂,因而MCV、RDW的改变也愈明显[ 3 ]。本实验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RBC、HGB、PCV逐渐降低;MCV、MCH、MCHC、RDW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或P < 0. 01见表1) 。说明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出现了规律性变化。
       3. 2 血小板四项参数与其体外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状况。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十分常见,在各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发生率约为37% ~77%。肝病患者脾功能亢进使全身血小板的50% ~90%被阻留在脾脏,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4 ] ;肝炎病毒的长期刺激,使骨髓巨核细胞系统受到抑制;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免疫异常和激发自身免疫反应,诱导血小板自身抗体产生,使血小板破坏增加;肝功能受损时,合成血小板生成素减少。同时对血液中内毒素清除能力减弱,内毒素可诱导血小板聚集、激活并损伤血小板。血小板减少刺激骨髓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使生成的血小板体积增大且大小不均一,因而MPV、PDW、P - LCP逐渐升高,且随着肝脏受损程度加重,其异常率越来越高[ 5 ] 。本实验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PLT有逐渐下降趋势;而MPV、PDW、P - LCP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或P < 0. 01见表1) 。
       3. 3 肝脏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场所,在凝血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6 ]。当肝细胞受损时,蛋白质合成减低,致凝血因子( Ⅶ、Ⅱ、Ⅹ、Ⅴ)合成减少,清除组织凝血活酶和被激活的纤容因子能力下降;维生素K吸收障碍使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前体不能变成有活性的凝血因子;肝素酶合成很低,肝素无活能力下降,血浆肝素含量上升高。上述原因共同表现为PT、APTT、TT延长, F IB下降,说明凝血功能障碍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密切相关,肝实质受损时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具有出血倾向。本实验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PT、PT -INR、APTT、T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F IB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1) ,见表2。
       综上所述,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准确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对肝病患者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及避免并发症发生有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1 ]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J ].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1) : 56~62.
[ 2 ] 吴海燕,蔡滨雪,刘伟娜,等. 红细胞参数变化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 (14) : 1529.
[ 3 ] 吴诗品,黄自存. 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 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7, 13 (1) : 36~37.
[ 4 ] 马艳丽,伍万华. 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机制探讨[ J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5, 14 (3) : 315.
[ 5 ] 郄会卿,吴亚. 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J ].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 24 (2) : 186.
[ 6 ] 黄松音,段朝晖,李竞,等. 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J ]. 中国医药导刊, 2002, 4 (6) : 413.

                                                                                                                编辑:范伟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8 12:12 , Processed in 0.142601 second(s), 27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