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46|回复: 0

[血液检验] 网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86

主题

0

回帖

28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81
发表于 2017-3-16 01: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织红细胞参数缩写及参考范围
RET%:网织红细胞比率0.57--2.07%    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2.4--93.5 109/L
LFR:低荧光网织红细胞87.8--98.6%     MFR: 中荧光网织红细胞1.8--12.5%
H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1.8--12.5%      IRF: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0--2.4%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采用血液分析仪,流式细胞法对RET进行分类计数,可将RET分成LFR、MFR、和HFR,荧光越高,表示网织红细胞含核酸越多,细胞也就越幼稚;IRF为MFR和HFR之和,表示幼稚细胞占总RET的百分比。RET及其各参数的临床意义可大致归纳如下:
一、新生儿相关疾病的网织红水平
      RET被视为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功能活跃的反应,新生儿RET增多被作为溶血性疾病、出血和缺氧的指针;对早产儿贫血恢复进程的预测和输血血型不合的评估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HFR对EPO功能而言比网织红细胞计数更实用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急性再障:Hb下降较快,RET <1%,RET绝对值< 15x109 /L,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5 x109 /L,PLT常< 10 x109/L。
      慢性再障:骨髓造血障碍所致,Hb下降较缓慢,RET、WBC与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PLT较急性再障时高。
      再生障碍危象时:Hb、RBC、HCT明显减少,Hb常低至20-30g/L,网织红细胞急剧下降或为“0”。
      纯红细胞再障碍:贫血呈正细胞性,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0.1%)或缺如。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
三、缺铁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RET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服用铁剂后一周左右RET可迅速增高(2--8%)。
四、巨幼细胞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RET#减少,相对值正常或轻度增高,服用维生素B12、叶酸后可明显增高。
五、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多,出现溶血危相时RET绝对值和IFR都高,溶血性贫血治疗后网织红细胞恢复正常
六、慢性感染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慢性感染贫血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和组织破坏释放的毒素,造成红细胞生成素(EPO)释放减少和骨髓对红细胞生成素(EPO)反应迟钝、铁代谢障碍;轻度感染一般不引起贫血,重度感染可引起轻至中度贫血,甚至引起直接溶血;贫血早期呈正细胞正色素性,后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网织红细胞大致正常。
七、慢性肝疾病所致贫血时的网织红细胞
      临床除肝病的表现外,贫血多为轻至中度的大细胞贫血;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加,伴有感染、出血者白细胞可增加,血小板计数偏低。
八、慢性肾疾病所致贫血时的网织红细胞
      临床表现主要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尿素氮、肌酐增加)。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低,HFR与EPO均降低。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
九、骨髓病性贫血时的网织红细胞
      骨髓病性贫血是指骨髓被异常组织浸润后所致的贫血,如骨髓转移瘤和骨髓纤维化等。
      发病机制1:当骨髓被异常组织浸润后,使造血组织被破坏或排挤,异常组织在骨髓恶性增生,释放毒素、争夺或干扰造血物质的利用;2:异常细胞所分泌的某些物质还有抑制正常造血细胞的功能,产生贫血(临床约有20%的恶性肿瘤可发生骨髓转移)。
      网织红细胞增高,可出现中晚幼红细胞和中晚幼粒细胞。酸、碱粒细胞也可增高。
十、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观察
      化疗后骨髓明显受抑:造血功能开始恢复时MFR网织红细胞的出现或升高较白细胞达到2.0×109/L早6.5天,较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达到正常范围早14天;评价网织红细胞MFR可作为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的敏感指标。急性白血病化疗前,RET绝对值正常而IRF较高,化疗中则RET绝对值和IRF都低,抗白血病药物对红细胞生成的抑制使RET#降至几乎为零;在化疗后,HFR显著上升提示着患者进入恢复期。骨髓抑制的恢复早期末稍血HFR升高出现较早。且幼稚网织红细胞的变化是造血系统肿瘤化疗时,骨髓受抑和恢复较敏感指标。
十一、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绝对值大于15×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若RET绝对值小于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本文编辑:范伟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4 19:56 , Processed in 0.119142 second(s), 27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