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84|回复: 0

[血液检验] 探讨和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

[复制链接]

72

主题

0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34
发表于 2017-3-16 01: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探讨血液流变性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和普通体检者30例(均为男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红细胞压积和水洗红细胞低切显著降低(P<0.01,P<0.05),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则显著升高(P<0.01~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会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微循环障碍,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有加重趋势。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血流变

      强直性脊柱炎微循环改变及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人群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讨血液流变性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全部病例来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我院门诊、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简称患者组,均为男性),入选病例均符合1984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修订的强制性脊柱炎标准,共40例,年龄16~37岁,平均为28.9±6.30岁;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3~28岁,平均为26.7±4.98岁,也均为男性。两组年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采用泰诺德BV-100悬丝流变仪。空腹采血,EDTA-K2抗凝,取5mL血,测定高切(94.5s-1)和低切(0.945s-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洗红细胞高切及水洗红细胞低切指数,采用德国LDZ5-2 型微量高速离心仪测定红细胞压积,双缩脲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分别计算均值、标准差,两组间进行t检验。P<0.05 被确定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组和对照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列于表1。从表1可以看出: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红细胞压积、水洗红细胞低切显著降低 (P<0.01,<0.05),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则显著升高 (P<0.01~0.05)。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脊柱和骶髂关节慢性炎症为特征。虽然病因尚未明确,但AS患者基因中HLA-B27阳性率高达90%,而普通人群中仅有5%左右, 说明AS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各项实验室检测已报道很多,在AS活动期,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及轻度低色素性贫血。IgA可轻度至中度升高,伴外周关节受累者可有IgG、IgM升高,还可有血清补体的C3碎片和C4升高。但对AS比较有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指标是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的监测。虽然早在20年前已有研究报道AS患者有血液流变异常,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AS患者引发的血流变学指标改变的机制研究得较少。因此本研究对AS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由于正常男性与女性的血流变值存在明显差异,AS患者在男性中发病比例较高,因此我们选择了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结果显示,AS患者高切与低切的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和纤维蛋白原值明显升高,但红细胞压积并不高,表明血液黏度增高不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增多引起,而是取决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含量显著升高所致。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
液中多项免疫指标IgG、IgA、IgM以及CRP和IL-6等炎性因子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说明在其发病过程中,这些炎性因子直接参
与了炎症过程,并且诱导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造成血浆黏度增高,进而使全血黏度增高。纤维蛋白原是分子质量比较大、形状为细长的哑铃型链状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极易形成网状结构,可吸附红细胞的表面并破坏红细胞表面的电荷分布,形成细胞-蛋白-细胞桥联复合物,增加了红细胞的聚集性,致使低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显著增高。同时,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可使红细胞变形性明显降低,红细胞刚性增强,高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显著增高。当红细胞变形性明显降低时,红细胞的聚集性更加增强,形成恶性循环。最近有研究表明,AS患者血液中的组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众所周知,组织因子是血液凝固的主要启动因子之一。
      因此,血液中的组织因子水平的升高也可能与AS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AS患者的脊柱和骶髂关节的疼痛,多由骨
质增生处及其关节周围组织微循环障碍所产生的炎症所致。本研究结果同时提示,AS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与其微循环障碍
有关。AS患者中由于纤维蛋白原增高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加之红细胞集聚团块不易通过微血管,造成临界血管半径显著增
大,微循环灌注减少,随着病情的进展也可直接堵塞微血管,有可能导致微循环严重障碍。若微循环发生障碍,组织细胞得
不到正常营养供应且代谢废物堆积,从而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如能改善AS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增加毛细血管的血流
量,既能很好地改善关节炎症引起的酸困、疼痛等症状,又能改善关节及周围组织的营养和代谢状态。因此进一步探讨血液流变学异常在AS发病机制的作用,并发掘有效的防治措施,必将大大改善AS患者的病情,减轻患%,特异性95%~100%,并且在胃癌复发的临床诊断前2~8月升高,因而有利于早期诊断胃癌复发,可以协助CEA、CA242等作为消化道肿瘤的标志物。VEGF是一种对血管生长有强力诱导作用并且具有增强血管通透性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小静脉、微静脉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细胞质钙聚集以及诱导血管形成的作用,在肿瘤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的上调或表达过度往往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活跃密切有关,并且与肿瘤的分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从本组的检测结果看,各个标记物的阳性率均比文献报道略低,其中CA242的阳性率最高(29.7%),其次为VEGF、CEA、CA724。各标记物的阳性率与年龄、性别无关,但在老年组各阳性率相应的高于非老年组,这与老年组中中晚期病人所占比例较大有关。从联合检测的结果分析,两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其中CEA+CA242组合达到41.9%,CA724+CA242组合也达到了40.5%,而CEA+CA724组合阳性率才25.7%,与单项检测无明显差异,提示了包含CA242的联合检测明显提高胃癌诊断的阳性率。从表1发现CEA、CA724、CA242和VEGF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到50%,但是与CEA+CA242组、CA724+CA242组和CEA+CA724+CA24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从效价比考虑,CEA+CA242组合和CA724+CA242组合更适合在临床中运用。
      分析得出,各单项标记物的阳性率及检测值在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尤其VEGF无论单独检测还是联合检测,两组的阳性率和检测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一结果与国外报道的胃癌组织学VEGF分析结果一致,说明VEGF在胃癌转移和复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记,提示胃癌患者血清VEGF测定可作为胃癌有无转移、疾病分期及预后估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对可疑病例进行CEA、CA724、CA242、VEGF的联合检测,动态观察可以早期发现病情进展,及时干预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13 10:05 , Processed in 0.175760 second(s), 27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