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7|回复: 0

[体液检验] 尿白蛋白检测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案

[复制链接]

85

主题

0

回帖

27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78
发表于 2017-3-16 01: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俸家富
单位: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1982年Viberti等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尿总蛋白在参考区间内,而尿白蛋白(urine albumin, UAlb)排泄增加,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概念[1]。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是指尿中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区间,又不能用传统方法(如磺柳酸法或试带法等)检测出的白蛋白(albumin,Alb),其本质是Alb,来源于血浆,与血浆白蛋白同质。2009年前,将UAlb排泄在30~300 mg/d,或其随机尿浓度为20~200 mg/L,或白蛋白排泄率(albumin excretion rate,AER)在30~300 mg/d之间的尿称为"微量白蛋白尿"[2]。

为解决UAlb现有检测方法学存在的问题,美国肾病教育计划(National Kidney Disease Education Program,NKDE)和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IFCC)尿白蛋白检测实验室工作组,共同起草了"尿白蛋白检测和报告现存问题"的专家共识[3]。建议使用术语"尿白蛋白",摒弃"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以避免"微量白蛋白"与"小白蛋白分子(small albumin molecule)"相混淆。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在2012年发布的慢性肾病治疗指南中也建议不再使用术语"微量白蛋白尿"[4]。如今,术语"微量白蛋白尿"与"尿微量白蛋白"还在某些领域使用,诣在警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发慢性肾病高风险的可能[4]。

一、尿白蛋白检测的现存问题

尿白蛋白检测准确度问题存在两大方面争议。首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尿中存在修饰性Alb或Alb片段,(1)尿液中修饰Alb百分比较血液高[5];(2)糖尿病患者尿中Alb异构体和酸性Alb较多[6];(3)尿中存在多种类型的Alb片段[7,8]。但UAlb检测却使用血清Alb作校准。因此,缺乏对Alb片段导致UAlb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其次,方法学上,没有认可的UAlb常规免疫学测定方法[9]。体积排阻色谱法(size–exclusion–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E–HPLC)虽可检测出尿中Alb片段,但仪器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且难与同体积小分子蛋白区分,导致高估一些UAlb检测结果[10]。此外,样本的选择、报告方式以及判定值设定等方面均可能影响UAlb检测结果[11]。

(一)分析前变异

1.生理变化:

个体生物学差异可致UAlb排泄率4%~103%的变化[3]。

2.样本收集与贮存:

(1)容器影响:Alb易吸附在塑料容器表面,导致UAlb检测结果偏低。(2)贮存影响:不同温度下,UAlb稳定性不同。(3)防腐剂影响:防腐剂的应用缺乏统一规定,不同临床实验室对其选择可能不同。

UAlb分子的存在形式及免疫反应性:尿中Alb分子因化学修饰和(或)酶降解等生化作用,常以多种结构形式存在于尿液[9]。不同的检测方法所检测的Alb分子片段不尽相同,致使检测结果迥异(表1)。

表1

表1


除上述客观条件的影响外,人UAlb的排出量至少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体位、运动、血压、蛋白摄入量、体温、情绪及药物(青霉素、心痛定、乙酰水杨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可致UAlb浓度升高[12]。

(二)、检测方法变异

1.临床实验室检测:

临床实验室检测UAlb的方法有免疫学法和色谱法两大类,免疫学法只能检测具有免疫反应性的UAlb,且其相对分子质量>12 000;但是,当血中Alb流经肾脏时,受溶酶体酶的作用,>99%被生化修饰,形成分子大小不等的Alb衍生片段。SE–HPLC是一种主要以分子体积大小来进行分离的方法,能同时检测具有免疫反应性和非免疫反应性的UAlb。

目前UAlb定量尚无决定性方法,候选方法有SE–HPL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g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等。该法只能检测带N末端的UAlb,不能检测所有Alb片段。此外,由于受高信噪比影响,UAlb<20 mg/L时,结果可靠性差。利用同位素稀释质谱和多反应监测技术,有学者建立了稳定同位素稀释多反应监测质谱之UAlb绝对定量方法[13]。该法用15N同位素标记的全长重组人血清Alb作内标,利用该内标与被测UAlb有相同或相近的理化性质,使二者充分混合,其比值基本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UAlb绝对定量的目的。不过,操作耗时,仪器昂贵,使许多实验室可望而不可及。

2.POCT检测:

近年来,发展了床旁检验(point–of–care test,POCT)来筛查有肾病风险的高危人群。一个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显示[14]:半定量和定量检测的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6(95%CI,0.16~0.40)和0.04(95%CI,0.01~0.25)。可见,半定量POCT检测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白蛋白尿[15],定量POCT检测虽可用于排除白蛋白尿,但所设定的判断线均为30 mg/g(3.4 mg/mmol),不满足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clation,NKF)和FDA<10 mg/d(或Alb mg/g Cr)之要求。

3.实验室间的变异:

用多克隆抗体能与一些降解的Alb和其碎片发生反应,而单克隆抗体则可能因Alb分子降解或断裂导致某些非特异性结合抗原位点不被检测。由于不同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不同,导致尿Alb的检测结果有所不同,甚至完全没有可比性。

(三)、参考区间问题

白蛋白尿起源于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研究,其参考值上线为30~300 mg/24 h,或在30~300 mg/g (UAlb/Cr)。美国糖尿病学会就建议将筛查心血管风险患者肾功能损伤的UAlb降为20 μg/min[16]。对中国人口的研究发现,ACR正常上限男性低于女性,分别为14 mg/g和20 mg/g。年龄、血压和eGFR均与ACR值相关。此外,参考区间的确定与检测方法有关。比如,SCr现多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而非制定参考值上线时所用的Jaffe's动力学法。

(四)、报告单位问题

UAlb定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多用24 h)内Alb的排泄量(AER)来表示,AER是检测UAlb的"金标准",结果较ACR可靠[17]。但收集24 h尿样困难,因此许多国家指南和文献推荐使用不定时尿液,以白蛋白肌酐比(ACR)报告。大量研究表明,无论定时尿还是随机尿,ACR与AER均高度相关[18]。

根据习惯和检测方法不同,尿Alb检测的报告单位截然不同,总体显得混乱,容易引起混淆。尿Alb检测常见报告单位有:"mg/L"、"μg/L"、"μg/ml"、"mg/min"、"mg/h"或"g/24 h";尿ACR常见报告单位有:"mg/mmol Cr"、"g/mol Cr"、"mg/g Cr"或"mg/mg Cr"。这种现况反映了某个国家或地区习惯问题,且难于统一。

二、尿白蛋白检测的解决方案

(一)样本采集与处理

1.容器的选择:

塑料会吸附Alb,导致低浓度UAlb样本的检测结果偏低。因此,用塑料容器盛装尿样时,应留取足够体积量,以降低UAlb的相对损失。
因为塑料会吸附Alb,所以应避免使用未经处理的塑料容器盛装尿样本。

2.样本贮存与转运:

尿液留取后应立即送检,2 h内完成检测。若不能即时检测,可按下述方式保存和转运。(1)IFCC工作组提出的贮存温度影响[3]:–80℃冰冻可长期保存;高于–80℃,尤其在–20℃,可形成变异体;2~8℃,可稳定7 d。(2) WHO推荐(WHO/DIL/LAB/99.1 Rev.2):4~8℃,稳定1个月;20~25℃,稳定7 d。WHO与IFCC提出的存储温度影响有较大不同,最好参照IFCC提出的贮存温度影响。(3)无冷藏条件时,可加0.1%叠氮钠或1.0 g/L硼酸防腐。(4)样本运送应密闭,并防止高温和阳光直射。

(二)试剂选择

免疫学法是UAlb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由于Alb分子有多个抗原结合位点[2],所以,方法学选择时应挑选多克隆抗血清试剂盒,以尽可能检测降解后的Alb分子片段,从而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和阳性率,避免漏检。

(三)方法敏感度

2009年,由美国NKF和FDA发起研讨会[15],将UAlb参考区间作了调整,由原<30 mg/d(或Alb mg/g Cr)降为<10 mg/d(或Alb mg/g Cr)。该参考值的改变表明NKF和FDA对有肾病高风险的人群更加关注,也表明肾功能的损伤出现在30 mg/d(或Alb mg/g Cr)之前。这就要求所选用的UAlb检测方法,其检测敏感度必须<10 mg/L。

三、我国现状与展望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颁布UAlb检测统一指南。目前国内多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UAlb,部分方法所用参考物质可溯源至ERM–DA 470/IFCC,部分方法之检测结果可靠性还有待改善[19]。实验室检测方面,LC–MS/MS和SID–MRM–MS测定UAlb的方法日趋成熟,为UAlb参考方法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VibertiGC, HillRD, JarrettRJ, et al. Microalbuminuria as a predictor of clinical nephropathy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 Lancet, 1982, 1(8287):1430-1432.
[2]MillerWG, BrunsDE. Laboratory issues in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urine albumin[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24(3):717-718.
[3]MillerWG, BrunsDE, HortinGL, et al. Current issues i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J]. ClinChem, 2009, 55(1):24-38.
[4]GEknoyan, NLameire, KUEckardt, et al. KDIGO 201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Kidney IntSuppl, 2013, 3(4):81-90.
[5]BruschiM, SantucciL, CandianoG, et al. Albumin heterogeneity in low-abundance fluids. The case of urine and cerebro-spinal fluid[J]. BiochimBiophysActa, 2013, 12(1830):5503-5508.
[6]SviridovD, DrakeSK, HortinGL. Reactivity of urinary albumin (microalbumin) assays with fragmented or modified albumin[J]. ClinChem, 2008, 54(1):61-68.
[7]ZhangM, FuG, LeiT. Two urinary peptides associated closely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PLoS One, 2015, 10(4):e0122950.
[8]YuY, SikorskiP, Bowman-GholstonC, et al. Diagnosing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 in the urinary system via proteomics[J]. J Transl Med, 2015, 13:111.
[9]ViswanathanG, UpadhyayA. Assessment of proteinuria[J]. Adv Chronic Kidney Dis, 2011, 18(4):243-248.
[10]BargnouxAS, BarrotA, FeslerP, et al. evaluation of five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s for urinary albumin quantifica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albuminuria categorization[J]. Clin Biochem, 2014, 47(16-17):250-253.
[11]郭玮,潘柏申.尿白蛋白检测标准化进展及实验室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9):577-579.
[12]王华斌,刘蕊.人群白蛋白尿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2):973-976.
[13]Beasley-GreenA, BurrisNM, BunkDM, et al. Multiplexed LC-MS/MS assay for urine albumin[J]. J Proteome Res, 2014, 13(9):3930-3939
[14]McTaggartMP, NewallRG, HirstJA,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point-of-care tests for detecting albuminur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nn Intern Med, 2014, 160(8):550-557.
[15]张岩,谭延国,谢夏武.尿液微量白蛋白快速筛查方法应用的评估[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7):647-649.
[16]SacksDB, ArnoldM, BakrisGL, et al.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laboratory analysi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J]. Clin Chem, 2011, 57(6):e1-e47.
[17]王芳,张路霞,张普洪,等.人群调查中尿白蛋白检测方法的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3):240-244.
[18]FagerstromP, SallstenG, AkerstromM, et al.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in healthy adult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24-hour versus timed overnight samples and impact of GFR and othe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J]. BMC Nephrol, 2015, 16(1):8.
[19]王学晶,徐国宾,张捷.常规尿白蛋白检测系统的分析与性能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1):1038-10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19 16:05 , Processed in 0.185595 second(s), 31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