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5|回复: 0

[体液检验] 干化学法尿液分析仪原理及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64

主题

0

回帖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92
发表于 2017-3-16 01: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警宁夏总队医院  刘柘 陈勇 杨治录 孙香萍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是由微电脑控制,根据球面积分仪和双波长测定试剂带上的颜色变化,得出实验结果。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并把传统的“+”、“-”号这一模糊的表示方法,改进成半定量的报告方式,大大提高了检验结果的精密性和敏感性。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同时也把检验工作者从大量繁杂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但在试验过程中,有许多中间环节和干扰因素都直接影响尿液干化学分析,不合理的应用也会带来实验结果的误差,甚至延误诊断。据此笔者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和工作中的体会,对当前国内在应用尿液自动化检测中的有关问题,将提出以下意见供同道参考。
1 在判断等级标准上要更新观念
  首先要全面了解尿液分析仪的设计思想及其功能特点。该仪器的设计思想是提高灵敏度,以达到对病人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预防为主思想,它在一些检测项目的生理和病理临界线上定的较严,如尿糖班氏法测得的“+”号尿糖浓度为5.51~27.76mmol/L[1],而干化学法测得的“+”的尿糖浓度仅为3.89~5.51mmol/L,从理论上就提高了30%,干化学法测出的“”、“”号的尿糖浓度也都在班氏法尿糖浓度“+”号范围内。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沿用传统手工法的定性分级观念来衡量解释和判断临床诊断。
2 尿糖(GLU)测定
  干化学试剂带法测定尿糖的膜块中主要含有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色源及其它物质。在测定中应注意:(1)干化学法与班氏法的特异性不同,干化学法的特异性强,只与葡萄糖反应;而班氏法与尿内所有还原性糖(葡萄糖、乳糖和半乳糖等)和所有还原性物质都反应。(2)维生素C、抗生素对班氏法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这可能与维生素C、抗生素同班氏试剂中铜离子反应有关,而干化学法没有影响。(3)干化学法测定尿葡萄糖只是一般半定量的过筛实验,它所设计的档次与传统班氏定性法的档次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动态观察的糖尿病病人,最好使用湿化学定量分析。
3 尿蛋白(PRO)测定
  干化学法是根据试剂带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膜块中主要含有酸碱指示剂——溴酚蓝(pH值为3.0~4.6),枸橼酸缓冲系统和表面活性剂。在pH值为3.2时,溴酚蓝产生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白蛋白)结合后发生颜色变化。在测定中应注意:(1)尿液应新鲜,陈旧尿液会使pH变化影响实验结果。(2)病人服用奎宁、奎宁丁等药物时,引起尿液呈强碱尿(pH≥9.0),使干化学法出现假阳性结果;而用磺基水杨酸法和加热乙酸法作尿蛋白定性时出现假阴性结果[3]。(3)大量的青霉素族药物治疗后对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而对磺基水杨酸法产生假阳性[3]。(4)要注意不同测定方法对病人尿液内不同类型的蛋白质检测的敏感性不同,磺基水杨酸、双缩脲定量,可以对白蛋白、球蛋白显示同样的敏感性;而干化学法测量球蛋白的敏感性仅是白蛋白的1/100~1/50[3],因此对于肾病患者,特别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系统观察尿蛋白含量的病例最好使用磺柳酸法(或加热乙酸法)和双缩脲法进行定性、定量实验。
4 尿亚硝酸盐(NIT)测定
  大多数尿路感染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正常人尿液中含有来自食物或蛋白质正常代谢产物的硝酸盐,当尿液中有大肠埃希氏菌增殖时,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使膜块中对氨基苯砷酸重氮化而成重氮盐,后者与1,2,3,4—四氢并喹啉—3酚偶联使膜块产生红色,借以诊断患者是否被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其检出敏感度为0.03~0.06mg/dl[3]。尿液中亚硝酸盐检出率受感染细菌是否含有硝酸盐还原酶、食物中是否含有适量的硝酸盐和尿液在膀胱是否停留间隔4小时三个方面的影响,若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此实验的检出率为80%;反之呈阴性结果[3]。因此本实验阴性并不能排除菌尿的可能;同样亚硝酸盐试验阳性也不能完全肯定泌尿系感染,标本放置过久或污染可呈假阳性,应结合其它尿液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正确判断。
5 尿酮体(KET)测定
  尿酮体膜块中主要含有亚硝基铁氰化钠,可与尿液中乙酰乙酸、丙酮产生紫色反应。其对乙酰乙酸的敏感性为50~100mg/L,对丙酮仅为400~700mg/L,不与β-羟丁酸发生作用[2]。测定中应注意:(1)尿液必须新鲜,及时送检,以免酮体的挥发或分解,出现假阴性结果。(2)干化学法与酮体粉法的灵敏度的差异[2]。
<P>同一病理标本两种方法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结果分析时应特别注意。(3)不同病程酮体成分的变化会给检测结果带来差异。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酮体的成分不同,即使同一病人在不同病程也可有差异,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酮体的主要成分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很少或缺乏[3],此时测量可导致对总酮体量估计不足;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缓解之后,乙酰乙酸含量反而比急性期初始含量高。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7 17:57 , Processed in 0.132332 second(s), 27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