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回复: 0

【检验临床面对面】一个血气分析的“K+”引发的沟通

[复制链接]

85

主题

0

回帖

27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78
QQ
发表于 2017-3-10 00: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案例经过】

大年初7第一个中班,心血管科护士送来了一只血气分析,跟平常的一样,签收标本,然后观察外观跟取血量,在手掌来回搓了几次跟颠倒了几次,点击仪器的血气分析,打掉血气针端的前几滴血,然后上机。等了一会后,数据出来了,发现仪器显示屏中有一个项目K+打了*号,第一次遇到这种K+打*号的,感觉应该是K+超出了仪器的可检测范围,看了下患者的临床诊断:心梗。难道真的是K+高出仪器的检测范围,如果真的是这样子的话,得赶紧通知临床危急值了。由于机器无法测定该值,所以这时候可以想到的就是用另外一部机器检测这动脉血中血浆的K+看是否真的升高。把动脉血打到日立杯,然后离心,取了上层血浆用单独的离子分析仪做K+结果:26.3 mmol/L。出乎意料的结果让我顿时有了分析的思路。如果换做是静脉血的话,可能我会往是不是在输液侧抽的静脉血这条路线考虑,但是此时的结果就算是输液侧抽血也不可能输那么高的钾吧!而且又是动脉血,所以这个方向已经排除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K+那么高呢?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候只能去临床问下看有什么思路了。接了电话,把血气某项测不出是否输了什么药物导致的怀疑告知了护士,因为不是接电话这位护士抽的血所以她就告诉我用了某种药物,接着叫来抽血的护士,抽血这位护士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就把它的抽血过程跟我说了,回答一下子让我心头的疑问解开。原来该值班护士在抽取动脉血的时候发现才抽到了0.5ml,然后在血常规的紫色管中抽取了一部分血。最后跟这位抽血的护士说明该做法会导致结果的错误,重取标本。重取标本结果显示K+回到正常,PCO2明显低于第一次的51 mmHg而回到正常值。

【案例分析】

由于血常规紫色管用的EDTA-K2的抗凝剂,所以该护士用血气抽取了部分血常规血混进了高浓度的EDTA.K2导致了血气分析仪器测不出动脉血K+的浓度。以及混有血常规静脉血中PCO2误判为血气中PCO2。

【案例体会】

这个例子完全是由于检验前临床的取样不合格导致分析结果的错误,如果报告了不正确的结果导致医生对临床的诊断错误,可能会导致病人的医疗事故。我想这是由于检验科对临床护士采样培训不到位导致的结果。国外分析过检验70%的错误出现在分析前的这个阶段,如果分析前的采样不合格,那么就算科室质量控制做的再好,我想出来的结果就算再准确对临床医生也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对临床造成错误的诊断思路。

此案例的发生突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一个不与临床沟通的检验工作者不算是一个合格的检验人,只有与临床沟通,才能解决各个环节出现干扰检验结果的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辅助临床提供诊断思路,这才是我们检验人应尽的责任!



【本文系作者一名检验众(ren)授权检验视界网发表,并经检验视界网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和本文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5-4-5 18:03 , Processed in 0.15594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