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市仁和医院 郭思远
今天做凝血常规发现两例凝血结果差异比较大,这使我多注意了一下,看了眼凝固曲线发现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任何报警,经验告诉我应该看一眼凝血常规的血样是否有问题,查寻样本采血管发现血样与正常样本明显差异,经过lis查看一例患者为失血性贫血患者,三系减低,HCT为17%;一例患者为红细胞增多症HCT为66%,与往日查凝血常规结果差异较大,翻阅书本及操作规程发现可能为HCT过低或者过高引起结果异常,那么现在做出来的结果也就是不准确的,反应不了患者本身的凝血状况,一般的凝血抗凝剂与血的比例为1:9,然而这个需要校正结果,那么怎么样校正呢?查阅了一下校正公式,也就是Mac-Gann推荐的公式: 抗凝剂量(ml)=0.185×全血量(ml)×[100%-Hct%] 这个公式可以满足我们对于抗凝剂和抽血量的各项要求。我们跟临床大夫沟通了一下,告诉了他这个患者血细胞比容对于凝血项目有影响,不能反映出患者的本身凝血状况,建议他重新抽血,临床大夫表示同意,所以我们当时将标本回退到临床,告知需要调整抗凝剂和需要抽血的量.对于一般HCT>0.5或者<0.3时应该需要校正,一般HCT<0.3的患者建议不改变抗凝剂的量而采取调整抽血量,这是因为如果你采血量保持不变2.7mL那么抗凝剂的量需要达到400 ul(我们的蓝管是加起来抗凝剂一共3ml)左右不利于操作(实际抗凝剂量为300ul),反之对于HCT>0.5的患者我们一般保证采血量3ml来调整抗凝剂的用量,这样做方便于临床需要及操作。
对于这两例患者需要补充说明几点:
1、与临床大夫做过有效沟通,他们表示理解支持,所以这两个患者的血样进行重新采集,也就是利用校正公式来配比抗凝剂和血量来达到校正目的。
2、对于初诊的患者(HCT>0.5或者<0.3)还无法做到初次就配比抗凝剂和血量,对于患者(HCT>0.5或者<0.3)来说可能需要再次抽血来做凝血校正,我们对于患者的凝血校正没有二次收取费用,那么这确实对于检验科来说会增加一些不可避免的预算和支出!
3、对于那些有过凝血校正的门诊患者(一般为服用华法林治疗患者,这样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凝血)我们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到及时沟通,以便下次抽血前配比抗凝与血量;对于住院的患者(有以往凝血校正史的)我们与患者主管大夫沟通以便抽血前配比抗凝与血量。
4、配比抗凝剂与血量最好是根据患者当天HCT的结果来配比,以便更好的反应患者当前的凝血状况!
【检验临床面对面】您真的了解凝血常规吗?如何校正结果呢? ...
这是我日常工作中碰到的真实案例,希望与各位老师朋友分享,多多交流一起提高!
【本文系作者郭思远授权检验视界网发表,并经检验视界网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和本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