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李华,蒲传强,殷宗健,丛玉隆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4例ICVD患者(ICVD组)、4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荧光偏振光法测定血清Hcy,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叶酸,免疫比浊法测定Fg,同时常规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ICVD组血清Hcy和血浆F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两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胆固醇、高Fg和高Hcy对ICVD的发生有显著作用。结论 高Hey血症和高Fg血症分别是I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纤维蛋白原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s-腺苷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N5-甲基四氢叶酸为蛋氨酸的合成提供甲基。近年来认为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本研究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及非脑血管病(对照组)患者血中Hcy、叶酸、血脂、载脂蛋白(Ap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进行检测,探讨ICVD血清Hcy含量的变化及其与Fg等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ICVD组:74例,系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5~12月发病l周内的住院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46~79岁,平均65.7岁;脑梗死59例,男49例,女10例;年龄36~86岁,平均64.8岁。有高血压43例、糖尿病25例、冠心病32例。(2)对照组: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37~84岁,平均65.5岁。其中多发性硬化12例,周围神经病l0例,重症肌无力8例,运动神经元病6例,躯体化形式障碍4例;均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
1.2 方法
1.2.1 标本收集 抽取受检者清晨空腹血7 ml,其中2 ml 用于血脂检测;另取2 ml 3 000 r/min离心10min,取血清一20℃冰箱保存,用于检测Hcy;3 ml EDTA抗凝血用于检测Fg。
1.2.2 检测方法 血浆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采用过氧化酶法(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公司试剂盒);HDL—C、LDL—C、ApoA1和ApoB采用免疫抑制法(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利德曼公司试剂盒);Hcy采用荧光偏振光法(美国AbbonAXSYM 自动化分析仪,罗氏公司试剂盒);叶酸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日立E170自动化分析仪,罗氏公司试剂盒);Fg采用免疫比浊法(法国SPR自动化分析仪,法国SPR公司试剂盒)。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软件分析,因血清Hcy和叶酸水平呈偏态分布,故进行对数转换后采用 t 检验;变量间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Hcy和Fg、血脂、年龄、性别等多因素对ICVD的影响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ICVD组与对照组血清Hcy、叶酸、Fg和血脂含量的比较见表1、2。
ICVD组血清Hcy和血浆F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叶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ICVD组血浆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TC 、TG、LDL—C、ApoA1和ApoB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2.2 Hcy与Fg及其他相关因素对ICVD影响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首先进行两组各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Tc、高Fg和高Hcy含量与ICVD有关,OR值分别为6.92、3.27、13.54、5.35、4.32和6.98(均P<0.05),而两组年龄、性别、TG、HDL—C、LDL—C、ApoA1、ApoB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高血压、高TC、高Fg和高Hcy对ICVD的发生有显著作用,OR值分别为3.18、1.02和4.77。
2.3 血清Hey与叶酸、Fg含量相关性分析 通过描绘散点图和直线相关性分析,血清Hcy与叶酸及Fg水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和0.14,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
3 讨论
Hcy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循环的中问产物 。McCully 于1969年首先发现Hcy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以后陆续报道其可能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Perry等随访5661例年龄40~59岁英国男性,发现脑卒中患者血Hcy水平明显升高,在校正了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等因素后,高Hcy和脑卒中相关性无明显减弱。本研究结果显示ICVD组血Hcy、F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Yoo等 对78例男性脑梗死患者和140名正常对照者的研究显示:脑梗死和高Hey血症的OR值为4.17(95%的可信区间3.71~4.71,P<0.001),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OR值为1.71(95% 的可信区间3.71~4.71,P<0.001)。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t 检验还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高Hcy血症是ICVD的危险因素,与Perry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并未显示叶酸和Hcy水平呈直线负相关,亦未显示ICVD患者血清叶酸水平较对照组低。这与Stchouwur等的报道有所不同:考虑有两方面的原因:(1)本研究人群大部分为退休干部,经济条件好,保健意识强;(2)部分高Hcy血症并非由于长期叶酸或维生素B, 等营养因素过少引起,而是因为参与Hcy合成的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胱硫醚缩合酶或甲硫酸合成酶基因的缺陷所致,因此,该类患者虽不缺乏叶酸仍会导致高Hcy血症。
Fg是血栓的主要基质,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成链状并黏附于细胞表面,促使Fg分子之间及其与其他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拉引,增强了细胞的凝聚性,高Fg还可促进纤维蛋白形成,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增加血小板黏度和血黏度,使之具有潜在血栓源性。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ICVD患者血浆Fg含量升高,这与既往报道一致。在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Hcy和Fg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提示Hcy可能没有通过影响Fg致ICVD发生,Hcy和Fg分别是ICVD相互独立的危险因素。
编辑:范伟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