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熊亮 李丽 马清峰
【摘要】 目的 探讨定值质控血清及血清酶校准品在室内质量控制中的溯源性,建立与国家相关机构关联、实用且准确的方法。方法 在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酶校准品以单点定标方式定标和用定值质控血清以两定标方式定标,与理论校准参数KS值3种方法分别测定室内质控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6种酶的活性,同一批号的室内质控血清分装后在3种参考系统内测定,比较其 X±S和相对偏倚(D%)。结果 定值质控血清校准的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与酶校准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KS值的6种酶与酶校准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值质控血清校准与血清酶校准品校准结果相近,用两者进行室内质控血清酶的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溯源性,在无血清酶校准品时,可以用定值质控血清代替以校准理论KS值。
【关键词】溯源; 定值质控血清; 血清酶校准品; 理论KS值
关于临床检验量值溯源,ISO17511和ISO18153(针对临床酶学检验)作出具体说明,简单理解就是应用参考系统,即用参考测量程序或参考物质建立或验证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参考系统除包括参考测量程序和参考物质外,还包括从事参考测量的实验室[1]。目前临床检验项目有数百种,约15% 的实验室因标准品的误差导致检测准确度不合格[2]。在这种情况下,本组利用定值血清的标示值定标6种酶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与应用酶校准品的标示值单点定标和理论校准参数(KS)值3种方式对同一质控血清中6种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为定值质控血清和酶校准品在室内质控中的应用及溯源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材料与方法
1.仪器试剂:日本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浙江东瓯公司提供,批号20051 10336,有效期至2006年10月。定值质控血清由英国RANDOX公司提供,批号分别为LIE 1558156UE/427 HR(下称质控高值)和UN 1557 360UN/397 BR(下称质控中值),血清酶校准品为由德国DiaSys公司提供的TruCal U,批号为cal 591009910063 LotNo.4689。
2.方法:校准前测定:按仪器、试剂的操作要求输入理论KS值,进行室内定值质控血清高值和中值的测定,连续测定20 d,用统计方法计算X±S和相对偏倚(D% ),记录检验结果;校准后测定:分别用酶校准品的标示值(异常高值)以单点定标和用定值质控血清(高值和中值)以两点定标方式定标后进行室内质控血清高值和中值的测定,连续测定20 d,记录检验结果。
3.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用3种系统连续测定20 d室内质控高值,结果见表1;测定室内质控中值,结果见表2。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定值质控血清校准测得的ALP、LD与酶校准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值质控中值的标示值与酶校准品校准后所测得值的相对偏倚达16.0 。而ALT、AST、CK、γ-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偏倚<5.0 ,说明定值血清的标示值只有ALP和LD有偏差,但均优于理论KS值。理论KS值的6种酶与酶校准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理论KS值测定的CK值与定值质控高值所标示值的相对偏倚达24.0 。与定值质控中值所标示值的相对偏倚竞达27.9 ,结果产生严重偏差。
讨 论
本次研究拟通过具有溯源的定值质控血清及血清酶校准品在室内质控的应用,测定6种血清酶的溯源性。比较使用定值质控血清和血清酶校准品定标后测定室内质控,4种酶(ALT、AST、CK、γ-GT)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偏离程度均小于6.0%,表明这4种酶与国际标准品有较好的溯源性;两种酶(ALP、LD)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偏离程度均大于10.0% 。可能涉及试剂盒选用缓冲液种类、pH值以及所用ε 值等有关;而校准前的质控物中6种血清酶均值与标示值间的相对偏倚在4.5% ~27.9% 之间,表明这6种酶与国际标准品有较差的溯源性。
目前,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在测定血清酶活性时不用校准品,而是根据仪器系统特性,用理论给定的KS值计算酶的活性。而有的酶(如腺苷脱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没有酶校准品,有的酶甚至连质控品都没有。这样可能与真实值有4.5%~ 67.6% 的误差。虽然国际临床化学学会(IFCC)推出了血清酶活性的方法,可因每天仪器比色杯吸光度的变化、酶试剂稳定性的原因及其吸光度发生变化,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倚、离散程度也较大,需要进行校正后消除干扰因素,测定结果才能接近真实值。为此,国标标准化组织(ISO)于1999年起草了5个相关标准,ISO/DIS 18153 ”酶催化浓度校准物质和质控物质定值的计量学溯源性”为其中标准之一。因此,首先建议用酶校准品进行定标,以消除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由于酶为生物催化剂,稳定性差,而其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极为困难,进展缓慢[3,4]。近几年IFCC组织多家国际实验室合作。对过去的IFCC酶催化浓度测量过程进行了修改和优化,包括ALT、AST、AMY、CK等,并对原参考物质重新定值。因而具有溯源性的酶校准品价格也较昂贵,经常使用会大大地增加检验成本;而具有溯源性的定值质控血清校正后同样可消除上述干扰因素,测定结果更接近标示值,从上表中可以得到证实。
本组选择了国内较常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定值质控血清和校准品,发现定值质控血清有许多优点:它是用与校准物相同的介质制备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其作用主要是控制仪器的稳定性,以保证仪器、试剂、工作环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而校准物是根据权威或官方所制定的参考物为标准、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的标示物,用以校正仪器或方法准确
性,使测定结果尽可能接近真实值。由此可见,两者区别仅在于是否由权威或官方制定的参考物。定值质控血清是否可以校准仪器?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宏础教授测定5家10个不同批号国外著名厂家定值质控血清,得出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定值质控血清靶值之间的相差较大,定值质控血清不能代替标准品作校准用。我们的经验是在使用定值质控血清前先用酶校准品定标后测定其值,看看定值质控血清的测定值是否与标示值接近。如接近则可代替校准品定标;如不接近则查看方法是否相同、缓冲液是否相同,并作校正后才可代替校准品定标。在无法严格遵守溯源性原则求得标准品的情况下,用此方法不失为一种与国家相关机构有关联、实用且准确的方法。经过近五年的室间质评,结果令人满意,大大提高了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性。
参考文献
[1] 陈文祥.临床检验量值溯源与参考系统[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17-19.
[2] 叶应妩,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舨社,1999.260.
[3] 罗佩,主编.临床化学方法学评价[M].第1版.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80.
[4] 周新,主编.检验医学考核指南[M].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舨杜,2000.412.
编辑:范伟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