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8|回复: 0

[生化检验]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复制链接]

91

主题

0

回帖

27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73
QQ
发表于 2017-3-15 23: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概述
      人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用电泳法可以分离出5种同工酶区带,根据其电泳迁移率的快慢,依次命名为LDH1,LDH2,LDH3,LDH4,LDH5。不同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分布不同,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人心肌、肾和红细胞中以LDH1和LDH2最多,骨骼肌和肝中以LDH4和LDH5最多,而肺、脾、胰、甲状腺、肾上腺和淋巴结等组织中以LDH3最多。后来从睾丸和精子中发现了LDHx,其电泳迁移率介于LDH4和LDH5之间。LDH是由H(心肌型)和M(骨骼肌型)两类亚基组成,分别形成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LDH5(M4)。
二.正常参考值
  琼脂糖电泳法:
  LDH1(28.4±5.3)%;
  LDH2(41.0±5.0)%;
  LDH3(19.0±4.0)%;
  LDH4(6.6±3.5)%;
  LDH5(4.6±3.0)%。
  
      醋酸纤维素薄膜法:
  LDH1(25.32±2.62)%
  LDH2(34.36±1.57)%
  LDH3(21.86±1.38)%
  LDH4(11.3±1.84)%
  LDH5(7.97±1.59)%
  
      聚丙烯酰胺法:
  LDH1(26.9±0.4)%
  LDH2(36.0±0.5)%
  LDH3(21.9±0.4)%
  LDH4(11.1±0.4)%
  LDH5(4.1±0.3)%
  总之,健康成人血清LDH同工酶有如下的规律:LDH2>LDH1>LDH3>LDH4>LDH5。
三.临床意义
  心肌细胞LD活性远高于血清数百倍,尤以LDH1和LDH2含量最高。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LDH1和LDH2显著升高,约95%的病例的血清LDH1和LDH2比值大于1,且LDH1升高早于LDH总活性升高。病毒性和风湿性心肌炎及克山病心肌损害等,病人的血清LDH同工酶的改变与心肌梗塞相似。LDH1/LDH2比值>1还见于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镰形细胞性贫血、肾脏损伤、肾皮质梗塞、心肌损伤性疾病、瓣膜病等。
  脑干含LDH1较高。颇脑损伤仅累及大脑半球时,只有血清同工酶谱的绝对值增高,而不影响同工酶的相互比值,如果累及脑干时,病人血清LDH1的含量也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12~24小时,血清LDH1业已升高。若同时测定LD总活性,可发现LDH1/总LDH的比值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阳性率与可靠性优于单纯测定LDH1或CK-MB。
  胚胎细胞瘤病人的血清LDH1活性升高。
  肝细胞损伤或坏死后,向血流释入大量的LDH4和LDH5,致使血中LDH5/LDH4比值升高,故LDH5/LDH4>1可做为肝细胞损伤的指标。急性肝炎以LDH5明显升高,LDH4不增,LDH5/LDH4>1为特征;若血清LDH5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再度升高,则可认为是慢性肝炎;肝昏迷病人的血清LDH5、LDH4活性极高时,常示预后不良;原发性肝癌以血清LDH4>LDH5较为常见。   
      肾皮质以LDH1和LDH2含量较高,肾髓质以LDH4和LDH5活性较强。患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肾移植排异时,血清LDH5均可增高。
  肺含LDH3较多,肺部疾患时血清LDH3常可升高。肺梗塞时LDH3和LDH4相等,LDH1明显下降;肺脓肿病人的血清LDH3、LDH4常与LDH5同时升高。
  血清LD总活性升高而同工酶谱正常(LDH1/LDH2<1)的病例,临床出现率依次为;心肺疾病、恶性肿瘤、骨折、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炎症、肝硬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甲状腺机能低下、尿毒症、组织坏死、病毒血症、肠梗阻等。
  肌营养不良病人肌肉中LDH1、LDH2明显增高,LDH5显著下降;而血清则相反,LDH1、LDH2明显减少,LDH4、LDH5显著,表明血清LDH同工酶主要来自肌肉组织。煤矿、钨矿矽肺病人的血清LDH1、LDH2下降,LDH4、LDH5升高。
  恶性病变时LDH3常增高。
                                                                                                                                        本文编辑:范伟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5-4-7 03:58 , Processed in 0.25589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