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1|回复: 0

[免疫检验] 大可不必“谈梅色变”

[复制链接]

64

主题

0

回帖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92
QQ
发表于 2017-3-16 00: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长沙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尹嘉钰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八十岁的老母亲因心脏病住院,却查出梅毒抗体阳性,老人一生清贫,到老了却查出了“性病”,一家人衣食难安,难以接受,子女要求医院给出合理解释。

梅毒筛查是献血、手术前必做的检查之一,相信许多人都不会陌生。然而有时候,一些患者生活史、梅毒接触史、病史、临床表现都不支持“梅毒”诊断,初筛和复检报告单却告诉他“有问题”,这不仅令病人“谈梅色变”,也让不少医务工作者对化验单的解释变得十分具有挑战性。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科普一下:有关“梅毒”那些事。

一、正确认识梅毒

梅毒的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即苍白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有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血源性传播三种途径,由梅毒螺旋体通过破损的皮肤与黏膜由感染者传染给患者,可侵犯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产生各种复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

近年来,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使用敏感、特异性方法对梅毒的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其蔓延的重要手段。通常,选择梅毒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作为初筛试验,初筛阳性后,再做梅毒反应素滴度(RPR)复检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即TPPA梅毒确诊试验)复检,TPPA筛除一部分TP-ELISA法的假阳性,RPR评估患者处于病程中哪个阶段,是否需要治疗。所以,直接用一项筛选阳性就说病人患梅毒,是完全不科学的。必须通过规范取样、检验操作,多种筛选指标共同确认,并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才能做出明确诊断。

三、为什么“假阳性”更容易出现在老年人身上?

1、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常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以及癌症等,这些疾病可能使机体释放诱导产生抗类脂抗体或抗 TP 抗体的交叉抗原。

2、寄居在皮肤、口腔、肠道的共生螺旋体,可能诱导产生抗特异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

3、老年人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更容易产生一些自身抗体、异嗜性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异常蛋白质等交叉反应物质,干扰检测结果。

四、正确处理“假阳性”结果,注意沟通方式和技巧

单一方法学实验检测梅毒抗体阳性,并非一定是梅毒。检验工作人员首先重新采集标本复查、排除标本因素、试验盒因素等实验误差,多种筛选方法同时诊断确认,结合临床症状、接触史才能确诊。同时,与病人家属解释需谨慎,注意沟通方式和技巧,化干戈为玉帛,相互理解,耐心对待,以便消除病人心中疑虑,避免医患发生。


【本文系作者尹嘉钰授权检验视界网发表,并经检验视界网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和本文链接

<div class="keytags">关键词:梅毒筛查梅毒螺旋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5-4-20 03:00 , Processed in 0.77246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