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6|回复: 0

[免疫检验] 骨代谢指标这样解读

[复制链接]

78

主题

0

回帖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54
QQ
发表于 2017-3-16 00: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次拿到骨代谢的化验单,小编都镇定地深吸一口气,然后打开电脑请内分泌科会诊…不过虽然会诊能暂时解决问题,但文盲内心的痛苦是永恒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骨转换标志物的解读吧!

人的一生中,骨组织都处于骨形成与骨吸收同时进行、不断由新骨代替旧骨的动态过程中,这一过程就是骨转换。骨代谢指标是指骨转换过程中,释放入血或从尿液中排出的相关离子、分子及其调控激素,代表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活性,反映骨形成或骨吸收的速率。

通过检测骨代谢指标,可以对骨骼情况进行评估,协助代谢性骨病诊断,并可用于相关疾病的药物选择及疗效监测。

常用骨代谢指标

骨代谢指标这样解读

骨代谢指标这样解读

常见的骨代谢指标BALP 反映成骨活性

ALP 可以在肝脏、小肠、骨骼、肾脏及胎盘等部位合成,血清中 ALP 有 6 种同工酶,其中肝脏和骨来源的最多,成人血清中比例大约为 1:1。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 为成骨细胞的特异性产物,BALP 升高提示成骨活性增加。

常见的 ALP 升高的疾病包括:Paget 骨病、甲旁亢、佝偻病/骨软化症、CKD-MBD、骨肿瘤等[2]。

注:检测血清总 ALP,ALP 升高时需除外肝脏来源 ALP 的影响。

P1NP 反映成骨活性

P1NP 和 P1CP 由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分泌。骨有机质主要由 I 型胶原组成,I 型胶原的合成过程中,其羧基端和氨基端的前肽需要切割后才能形成成熟的 I 型胶原,切割产物进入血清,即为 P1NP 和 P1CP [1],因此血清 P1NP 和 P1CP 水平可以反映成骨活性及I 型胶原合成速率。

P1NP 升高提示成骨活性增加,见于甲旁亢、Paget 骨病、恶性肿瘤骨转移、绝经后骨质疏松等。

注: P1NP 经肝代谢,故其水平受到肝功能的影响。

β-CTX 反映骨基质降解速率

CTX 和 NTX 为细胞外基质中成熟的胶原纤维降解产物。CTX 有多种形式,其中常用的 β-CTX 进入血液后不被降解,由肾脏直接排出。

β-CTX 升高提示骨基质降解速率增加,即骨吸收增加,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甲旁亢、Paget 骨病、甲亢等。

注:血清 β-CTX 受到肾功能的影响,肾功能不全时可升高。血清 β-CTX 水平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1]。

OC 反映骨转换速率

骨钙素 OC 由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是骨中含量最丰富的非胶原蛋白,可抑制异常羟基磷灰石形成,维持正常矿化过程。成骨细胞分泌的 OC 大部分沉积在骨基质中,少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此外,在骨基质降解过程中,其中的OC也会进入血清,因此 OC 的水平不仅受到成骨细胞活性影响,也受到骨基质降解速率影响——OC 反映骨转换的水平。

OC 升高见于 Paget 骨病、CKD-MBD、甲旁亢、CKD-MBD、恶性肿瘤骨转移等骨转换加快的疾病。OC 降低见于 Cushing 综合征、甲旁减等。

注:OC 水平受到血清 1, 25-(OH)2D3的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骨转换标志物的测定骨转换标志物(BTM)分泌多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并受到饮食、药物、储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通常要求清晨空腹测定,及时送检。此外肝肾功能也会影响 BTM 水平。

骨转换标志物 BTM 的应用

协助代谢性骨病诊断及分型

由于BTM生物变异度较大,且明显受到年龄、性别、饮食、季节、昼夜节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BTM 通常不单独用于疾病的诊断,仅作为判断骨转换分型、病情评估的指标。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高骨转换和低骨转换类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多为高骨转换,老年性骨质疏松多为低骨转换[2]。治疗前处于高骨转换状态者,选择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可能有更佳的效果;而处于低骨转换状态者,则可选择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

其它代谢性骨病:部分特殊的代谢性骨病可有标志性的BTM变化,例如,Paget 骨病通常有ALP的显著升高,并以 ALP 水平作为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3];低碱性磷酸酶血症则表现为 ALP 水平的特异性降低[4];破骨细胞功能障碍引起的骨硬化症常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的显著升高[5]。

药物疗效监测

骨质疏松症:由于骨密度(BMD)的改变需要较长时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可根据 BTM 是否达到预期改变评估药物疗效。国际上推荐选择 P1NP 和 β-CTX 用于监测药物疗效[6]。

Paget骨病与恶性肿瘤骨转移:通常以 BALP 水平作为疗效检测指标。

参考文献

廖二元. 湘雅代谢性骨病学. 科学出版社, 2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5-4-20 06:50 , Processed in 0.34518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