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7|回复: 0

[免疫检验] 标本存储方式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复制链接]

86

主题

0

回帖

27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73
QQ
发表于 2017-3-16 00: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席向红 唐秀英 张建荣 苏荣 郭小龙 王利新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维持肾上腺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重要激素,其功能受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同时肾上腺皮质功能受肾上腺髓质的调节,在生理情况下,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HPA轴)三者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HPA轴是体内最重要的自稳系统,在应激状态下HPA轴活跃,促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1,2]。临床上检测ACTH是诊断库欣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疾病的重要指标[3,4],因此患者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按照ACTH检测的实验要求和相关资料报道[5],要求采血后立即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采样管存放于冰水中,低温离心,分离血浆标本于22 ℃ 2 h内完成检测。可见标本采集后的保存时间和温度对ACTH检测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流程等因素可能会延误标本的送检,不能达到实验规定的要求,本研究旨在了解临床上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对ACTH测定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标本采集:

选取来我院就诊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7~58岁。所有受试者均禁食10~12 h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EDTA-K2血浆,在1 h内上机测定,然后分别测定室温(22.0±0.5) ℃放置2、3、4、8、24 h,4 ℃放置4、8、24 h,-20 ℃放置24 h的ACTH参数值;使用原厂配套质控品和第三方质控品与上述标本同时检测,每次采用平行样本检测,结果取均值。质控品严格按照说明书溶解,分成3组:第1组放置室温,第2组放于4 ℃冰箱内保存,第3组按0.2 ml/支分装后放置于-20 ℃的冷冻箱内保存。

2.试剂和仪器:

ACTH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仪器为Roche Elecsys602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德国)及配套试剂盒。质控血清:Roche公司的通用质控血清水平1(低值),批号178364;水平2(高值),批号178365。第三方质控品:低值,批号54551。高值,批号54553。

3.临床可接受的判断标准:

以22 ℃、1 h内检测结果为对照,所有时间点测定结果与之比较计算偏倚,偏倚=(测定值-基础值)/基础值×100%。ACTH允许总误差设定,根据本实验室累积100个质控数据计算的变异系数(CV),参照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质量要求制定的允许总误差(TEa),设定为TEa≤25%,偏倚≤8.3%。

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22 ℃、1 h内测定结果为对照组,与不同温度的各时间点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

不同保存条件下各组测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4,P>0.05)。偏倚评价显示,ACTH血浆标本室温存放8 h、4 ℃ 24 h、-20 ℃ 24 h测定结果无显著变化(偏倚≤8.3%)。而室温存放24 h测定结果明显偏低(偏倚≥8.3%),随时间的延长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标本存储方式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标本存储方式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2.ACTH质控血清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检测结果:

以22 ℃、30 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ACTH配套质控品室温存放4 h、4 ℃ 48 h、-20 ℃ 48 h测定结果无显著变化(偏倚≤8.3%),而室温存放8、24 h测定结果明显偏低(偏倚≥8.3%)。第三方质控品室温和4 ℃存放不同时间点ACTH测定结果具有明显差异,质控品-20 ℃保存测定结果无明显变化(偏倚≤8.3%)。结果见表2。

       

标本存储方式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标本存储方式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三、讨论

目前,ACTH主要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5],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由于ACTH的释放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6],且具有自身分泌的特点[7],室温放置易受蛋白酶的影响而降解,极不稳定,而ACTH的检测结果又受标本容器、标本类型和标本保存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对检测的要求极高。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实验室应按照试剂生产厂商对标本检测的要求进行检测。在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中,标本的采集和储存是分析前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也有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常规、血糖浓度等检测结果影响的报道[8,9],但对ACTH的影响未见报道。

牟卫东[9]报道,对血液标本多个不同时间点的均值进行比较时,若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不合适,可使结论的可信度降低。偏倚是表示检测结果的预期值与可接受值之间的差异,也是判断检测系统可接受性的重要参数[10,11],对于患者而言,每个项目只做1次检测,因此,用偏倚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统计学更有临床价值。实验结果显示,室温状态下ACTH血浆标本存放8 h对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偏倚≤8.3%),虽然随着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使结果产生下降的趋势,但影响范围有限,无实际临床意义。而放置24 h结果会产生明显偏倚,除与蛋白酶的降解作用而降低外,也可能与长时间的放置血浆蒸发有关。冰箱4 ℃冷藏24 h和-0 ℃冷冻24 h测定结果的偏倚符合临床要求。因此,检测ACTH亦采用EDTA抗凝血标本,且全程注意冷藏保存,尽量及时检测。

室内质量控制是本室工作人员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决定检验结果能否发出而采取的连续性的最基本的控制措施。所选质控品必须考虑基质效应、分析物的稳定性、分析物浓度水平、瓶间差、保存条件、稳定效期、使用前的准备等因素,与室内质量控制运行有效性密切相关[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ACTH原厂配套质控品的稳定性优于第三方质控品。配套质控品室温存放4 h、冰箱4 ℃储存48 h及-20 ℃冷冻48 h测定对结果没有明显影响。根据质控说明书的介绍,复溶后的质控血清28 ℃冷藏可稳定14 d,而第三方质控品无论室温还是冰箱4 ℃存放,在不同时间点ACTH测定结果具有明显差异,且时间越长,降低越显著,结果的重复性更差。相反,质控品-20 ℃冷冻保存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变化。分析原因可能与第三方质控品中含有叠氮化合物等添加剂类型有关,用分装冷冻保存比冷藏保存结果更可靠,重复性更好。因此,选择质控品时要考虑检测项目的特殊性,优先选择配套质控品,若选用第三方质控品,则要评价其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想,李宏山,马朋山.血必净对脓毒症早期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变化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2):2549–2552.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4.32.016.
[2]EnyeartJJ, EnyeartJA. Ca2+and K+channels of normal human adrenal zona fasciculata cells: properties and modulation by ACTH and AngⅡ[J].J Gen Physiol, 2013, 142(2):137–155. DOI:10.1085/jgp.201310964.
[3]连鹏鹄,李汉忠,张玉石,等.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型活性对库欣综合征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2):929–932.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12.013.
[4]ZadaG. Diagnosis and Multimodality Management of Cushing's Disease: A Practical Review[J].Int J Endocrinol, 2013, 2013:893781. DOI:10.1155/2013/893781.
[5]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87-388.
[6]BoonenE, MeerssemanP, VervenneH, et al. Reduced nocturnal ACTH-driven cortisol secretion during critical illness[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14, 306(8):E883–E892. DOI:10.1152/ajpendo.00009.2014.
[7]PállingerE, CsabaG. A hormone map of human immune cells showing the presence of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triiodothyronine and endorphin in immunophenotyped white blood cells[J].Immunology, 2008, 123(4):584–589. DOI:10.1111/j.1365–2567.2007.02731.x.
[8]田玫铃,卢庆乐.血标本处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6):823–824.
[9]牟卫东.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和时间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及统计学问题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334–2336.
[10]张路,王薇,王治国.国内两种允许总误差标准在评估临床化学检测项目分析质量及选择质控程序中的应用比较[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30(3):162–165,168.DOI:10.3969/j.issn.1671–7414.2015.03.050.
[11]何法霖,王治国,李少男,等.生物学变异在制定临床检验质量规范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8):2117–2119.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1.18.034.
[12]陈晖,刘亚萍.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1,32(3):227–229.DOI:10.3969/j.issn.1001–8883.2011.03.019.
[13]肖亚玲,王薇,王治国.ISO 15189: 2012与室内质量控制[J].临床检验杂志,2014,32(2):124–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5-4-5 19:02 , Processed in 0.20828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