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目前是国内发病率、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伴随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影像学一直被认为是肿瘤定性、定位、分期最可靠的依据,但当影像学出现征象时,常常已经是中晚期,随着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结合影像学,可以更早的判断肿瘤的生长与发展阶段,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更好地方案与时机。
肺癌比其他肿瘤具有更明显的肿瘤异质性和组织发生复杂性,在同一组织类型存在个体差异,肿瘤可向支气管内和(或)邻近的肺组织生长,通过淋巴、血运或通过支气管转移扩散,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对各种肺癌均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标志物。
Cyfra21-1是细胞角质蛋白19的片段物质,正常时主要分布于支气管树、肺泡等上皮细胞胞质中,当上皮细胞恶化时,角蛋白含量增加,肿瘤细胞坏死溶解,大量溶解的角质蛋白19片段释放到血循环中,导致其含量升高。研究资料表明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表达灵敏度为76.5%,特异性约80%,是目前检测肺鳞癌的最佳标志物,并且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其血清值越来越高。另外Cyfra21-1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阴性预后指标,Cyfra21-1水平的快速下降或回复至正常水平,是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同时也有多位学者研究指出Cyfra21-1与肺鳞癌肿瘤大小以及是否发生骨转移,转移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CEA是一种细胞黏附分子,对癌细胞之间以及癌细胞与基质胶原之间的黏附反应起重要作用,故它通常被认为是评价肿瘤是否快速生长以及转移的标志物。CEA的升高程度与肺癌的广泛程度以及分期呈正相关。CEA水平的连续动态观察,对判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及变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反应患者的病情进展、转移、以及治疗效果。
在CT片中,显示支气管截断的患者中,CEA的含量通常会增高,提示伴支气管截断征的腺癌患者预后较差。另外影像学上显示深分叶征或瘤体直径大于75px的肺癌,其CEA的浓度较高,原因是肿瘤供血不足导致瘤体坏死后,CEA释放入血,浓度升高。
而且血清CEA的浓度越高,提示转移的可能越高,甚至是CT所不能发现的淋巴结转移。有研究显示,5-30ng/ml的CEA提示N1,而>30ng/ml的CEA浓度提示N2。
肺癌常常伴发骨转移,而且相当多的患者在没有相应症状时已经发生转移,是否发生转移也决定了治疗方案的不同。ECT影像学检查对骨转移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ECT显像可以早期反应骨骼的病理变化,肿瘤部位代谢旺盛,成骨与破骨细胞活跃,会使病变区出现放射性聚积。目前,已经有学者,对ECT联合Cyfra21-1和CEA检测来判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的两种检测手段结合是非常有益的相互补充,可以使早期骨转移的诊断更加敏感和特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