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庆市忠县中医院检验科 张霞
从去年九月开始踏进工作岗位已经有小半年了,面临着即将到来的考试,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复习。今天复习到寄生虫学的时候偶然看到了关于“钩虫卵”的工作日记。
15年10月3号,工作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常规简单的工作还算得心应手,临检每天跟大小便打交道的工作繁杂,琐碎,也就更需要耐心和细心。内科住院病人送来了一份大便标本,镜检发现大量外壳透明,包含黄褐色内容物的细小物体(暂且叫它A物体)。第一反应就是-----钩虫卵???可是一个关键问题是---每个视野至少都有一个,似乎密度太高。转了十多个视野,每个视野里都跟下面图(左图是本次标本中的“虫卵”,右图是另一次大便常规中真正的钩虫卵)差不多或者更像钩虫卵,我请来了科室的老师和师姐,判断一下这个奇怪的物体,可结果是-----争执不下!
钩虫卵?花粉?
书就在这个时候粉磨登场了。(下图是教科书上的。如果你觉得他们仨长得大相径庭的话那是我拍照的问题)
钩虫卵?花粉?
教科书上描述是,钩虫卵,长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56~76)(36~40),卵壳与细胞间有清晰的间隙,随粪便排出常有2~4个卵细胞,放置过久可分裂为多细胞期。
回过来再看这个标本,大部分A物体都是椭圆形,“壳”与“卵细胞”有间隙,“卵细胞”没有清晰的结构,但或许是放置过久后到了多细胞期,致使镜下看起来不那么清楚也是有可能的。因此又再观察了十多个视野,终于在其中某几个相邻的视野里看到几个A物体并不是椭圆形的,而是一端稍尖,一端钝圆。设想一下,如果真的是钩虫卵,那么这样一个数量级不知道算不算是可观(每条十二指肠钩虫平均每天产卵5000~10000个)。而且这个病人的血常规里嗜酸性粒细胞数是正常的。到这里只能说是A物体就是杂质或花粉成分。
结语∶工作中遇到形态学上难以鉴别的物体时,多观察,必要的时候翻翻书,具有结合其它的检查结果联合判断的思维尤其重要,并且和同事之间相互探讨交流,既可以增长见识,也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误。
【本文系作者张霞授权检验视界网发表,并经检验视界网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和本文链接】
<div class="keytags">关键词:钩虫卵嗜酸性粒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