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者:台湾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检验医学科临床微生物科 薛博仁教授
薛教授介绍了2015年台湾抗生素管理计划中微生物质控项目,包括:1.设有内、外部品管计划并有完整执行记录。2.设有相关品质指标,监测检验前、中、后之作业品质。3.设有相关作业流程,针对品质相关议题(如报告时效监测,客诉意见处理、检体退件率、检验品质与安全调查等)有检讨之机制。4.针对分离出抗药性微生物(CRE、CRAB、VRE、MRSA等)之(新)个案及无菌部位(CSF、血液、组织)分离出之菌株,应于微生物报告上注明及解释,并立即通知临床单位。5.尽速提供检验初步报告,提供临床医生做参考。6.每年应依据国内外指引(如CLSI等)定期检讨修订,并与感染科医师(或负责抗生素管理之医师)及临床药师讨论检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修订内容,并做成记录。7.内、外部品管监测结果发现异常时,应能执行问题调查与原因分析,并能针对须进行改善的事项,提出具体解决的对策。8.每一年度均针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论坛对病人照护品质相关指标(如报告时效监测,客诉意见处理、检体退件率、检验品质与安全调查等)进行分析,并有相关统计报告,且发现异常状况时,能进行相关因应及改善方案。9.定期制作全院菌株抗生素抗药性图谱统计报告(统计期间归人计算),并将信息公告给临床参考。10.建立体检采检时间、实验室收件时间记录,并设有定期抽查制度,缩短检体运送时间。11.检讨检验流程以缩短检验时间。12.建立可协助医师正确使用抗生素之报告。
台大医院抗生素管理小组微生物检验室任务职责,提供快速正确的检验(含病原菌培养与微生物制剂感受性)报告给相关单位;提供医疗工作人员及检体传送人员微生物之相关教育训练,包含检体收集、运送及保存及微生物报告之判读;参与抗生素相关治疗指引之制定、抗微生物制剂感受性测定原则与结果分析追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