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
乙肝的检测方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将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一条带状固定在膜上,胶体金记试剂吸附在结合垫上,当待检测样本加到试纸条的一端的样本垫上后,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互相反应,再移动至固定的抗原或抗体的区域时待检物与金标试剂的结合物又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带上,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显色结果。
我们用胶体金标记单克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制成检测HBsAg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试条。
用该法检测HBsAg,其灵敏度与酶免疫法(EIA)相近,并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好、不需要仪器设备等优点。
HBsAg检测:以新鲜血清为好,将测试条点有金标记抗体端插入血清内即可。结果判定:以测试条纤维素膜上出现两条红色线为HBsAg阳性;仅出现一条红色线(靠近吸水滤纸端,对照线)为阴性。如果无红色线条出现则视为试剂失效。
结果确定时间:强阳性标本在2分钟内即可在检测线见到红色胶体金颗粒聚集;弱阳性标本(1~2 ng/ml)约需要20分钟确定结果。
酶免疫技术:
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作为主要试剂,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和酶高效催化反应的专一性结合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酶结合物即能保留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活性,有保留酶对底物的催化活性。
标记酶的要求:活性高,性质稳定,专一性强,酶催化底物的显色信号易于判断和测量,方法敏感,重复性好,简单易行,酶的底物易于配制保存,酶及底物价廉
特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号、试剂稳定、方法简便易行。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实验技术。
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地顶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出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剂结果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具体的方法步骤可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ELISA间接法。
采标本时要避免溶血,尽量采用新鲜标本检测,避免微生物污染。一般五天内测定的血清标本可保存于4°,超过一周测定的需低温冻存,或加入防腐剂于4°保存。
实验前平衡至室温。配洗涤液要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要保证水的新鲜。标记好标本位置。通常,每块板设阴、阳性对照各二孔,空白对照一孔。样品应全部加入方应孔底部,避免液滴悬挂在孔壁上。加样量应准确。加下一个标本时应换吸嘴。
酶结合物一般使用滴瓶滴加,滴加时瓶身应垂直,加液速度适中,使液滴大小均匀一致。
在一步法试剂中,一般先加样品后加酶,不可颠倒顺序。一般空白对照孔至允许加入底物和终止液,而不能加入其他物质,尤其是酶结合物,温育时的温度和时间要严格控制。
洗涤应使用专业洗涤液,一般要求洗4-6遍。每次加完洗涤液后应浸泡30秒左右后甩去洗液,最后将反应板倒扣在吸水纸拍干。
加入底物A、B液后应保温避光。等待显色。
乙肝两对半对照表
乙肝检测方法学简述
近年来,随着抗病毒药物不断问世,以及抗病毒药物疗效与乙肝病毒及血清标志物水平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单纯HBsAg定性检测在疗效的检测,特别是根据其早期变化对远期疗效进行预测方面,显得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
而且,很多学者对一些新药上市注册临床试验报告进行分析发现,HBsAg的定量检测在抗病毒治疗疗效的检测方面确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HBsAg的定量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
化学发光技术室今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时免疫测定技术继酶免技术(ELA)、放免技术(RIA)、荧光免疫技术(FIA)之后发展的一项新兴测定技术。
由于这种测定具备很高的特异性和很小的干扰,因此,如同RIA、FIA等一样利用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化学发光本身的信号特异性形成了目前所说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技术。
编辑:范伟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