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 目的: 对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检测中处于灰区范围内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 分析其发展趋势, 提高检测准确度。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方法, 选取HBsAg 初检结果在灰区范围的117 例,并在1 年后对117 例复检标本进行HBsAg 复检实验。结果: 117 例标本1 年后的复检试验中, 24 例ELISA 结果≥1. 2, 阳性率为20. 5%; 29 例ELISA 结果≤0. 8,阴性率为24. 8%; 诊断明确标本数53 例, 占总标本的45. 3%; 其余64 例复检标本ELISA 结果仍处于0. 8~ 1. 2 之间, 其占总标本的54. 7%。结论: 检测HBsAg 实验结果处于灰区范围的被检者进行动态观察, 特别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重新取样检查, 可以明显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及HBsAg 检验的应用价值, 有的甚至还可以发现产生灰区的原因。
[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灰区范围; 复检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Hepat it is B virus,HBV) 感染的高发区, HBV 携带者已超过10%的人口。HBV 具有明显的嗜肝特性, 可致持续性病毒感染。通常判断HBV 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 的血清学标志物, 主要包括HBsAg 、抗-HBs、HBeAg 、抗-HBe、抗-HBc、抗-HBc IgM 及HBV DNA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 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 检测HBsAg 因其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等优点而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采用ELISA 方法检测HBsAg 时, 常以Cut-Off 值( CO 值) 做为结果阴阳性的判定的分界线标准。我们实验室将0. 8 CO 值< 1. 2 设为灰区。目前实验结果的灰区问题仍是困扰各实验室HBsAg 检测的一大难题。现有的实验室技术难以判断灰区结果的真伪; 而HBV 携带的亚健康者同正常健康者在临床表现上又没有明显的差异。由此造成HBsAg 检测结果处于灰区范围时对其难以解释; 被检者也因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而烦恼。本文对HBsAg 检测结果处于灰区范围的被检者进行动态观察, 现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2006年7 月~ 2008 年9 月期间, 来我院康体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 且HBsAg 初检结果位于灰区范围内的体检者117 例, 其中, 男性68 例, 女性49 例; 年龄在15~ 44 岁之间。
1. 2 方法
对117例体检者在一年后进行复检, 抽取其血液进行去除脂血、黄疸、溶血。HBsAg 检测试剂为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一步法检测诊断试剂盒。酶标仪为[ ( 热电( 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 的Wellscan MK3, 洗板机为( 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的Egate2310。严格按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操作说明, 应用ELISA 的方法进行标本检测, 酶标仪判读实验结果, 并用本院检验科LIS 系统上相应的分析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得出S/ CO 值。
2 结果
117 例HBsAg 复检者中, 超出灰区范围上限24 例, 即24 例体检者S/ CO 值在1. 2 或1. 2 以上( 其中S/ CO 值在2. 0 以上有12 例) , 判定为明确的阳性结果, 占总标数的20. 5%; 低于灰区范围下限29 例, 即29 例结果S/ CO 值在0. 8 以下, 判定为明确的阴性结果, 占总标数的24. 8%。二者之和即117 例复检标本的明确实验诊断的总例数, 占总标本数的45. 3%( 53/ 117) , 其余64 例标本ELISA 结果仍处于灰区范围内, 即64 例结果S/ CO 值在0. 8~ ( 1. 2) 之间, 占总标本数的54. 7%。
3 讨论
本实验结果处于临界范围的灰区问题一直是各实验室ELISA 检测HBsAg 过程中较为棘手的大难题之一。灰区标本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原因: ( 1) 被检者确实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但其HBsAg 在血液中含量较少而处于临界值中, 如感染的“窗口期”、急性期后或恢复期、自限性感染末期的携带者等, 都可造成检测结果处于灰区范围。本实验中24 例复检结果在2. 0 以上的阳性标本可能即为此种原因导致。后带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 即当血清中含有高滴度HBsAg 时, 除部分HBsAg 与包被抗体结合而吸附, 大量剩余抗原被洗掉, 只有极少量酶标抗体参与形成包被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而造成结果处于灰区。特别是在一步法实验时后带反应更明显。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而导致的HBsAg 与相应抗体的反应性降低, 机体不明原因而导致的HbsAg 效价降低, 及HBsAg 亚型的存在等也可导致灰区的产生。( 2) ELISA 实验方法本身也受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 如双抗体夹心法因受RF因子的干扰而产生的假阳性等。( 3) 酶标孔的孔间差异、试剂的批间差异等这些难以避免的误差也可导致灰区的产生。( 4) 由于现在嗜养宠物的人越来
越多, 产生嗜异性抗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嗜异性抗体干扰实验也越来越多。( 5) 操作上的误差。HBsAg 检测的批间精密度一般在30% 以内, 但有的可高达60% 。精密度如此高的原因有许多: 如洗涤的质量, 可通过对非特异性吸附物质的排除与否而干扰实验结果; 工作中难以避免的较小操作误差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如反应终止后不同时间扫描而导致的OD 值差异; 孵育时间的长短及温度的不均衡同样会造成检测结果的差异; ( 6) 注射乙肝疫苗后, 具有免疫原性的乙肝疫苗也会同HBsAg 一样参与反应而产生灰区。
很多时候都难以找到产生灰区的具体原因。总之, 对检测HBsAg 实验结果处于灰区范围的被检者进行动态观察, 特别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重新取样检查, 可以明显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及HBsAg 检验的应用价值, 有的甚至还可以发现产生灰区的原因。
本文编辑:范伟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