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①培养基:7.5%NaCl肉汤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制作)
②试剂:7.5%NaCl肉汤培养基,革兰氏染色,血琼脂平板,Baird-Parker琼脂平板,生理盐水,兔血浆(1:4),
③器材:温箱,显微镜,天平,均质器,载玻片,L型涂片棒,三角瓶,刻度吸管,平皿,试管及试管架,研磨,1ml注射器,
④实验动物:健康的小白鼠
2、方法
待检样品25g+225ml 灭菌生理盐水
│
┌─────┴─────┐
直接计数法 增菌培养方法
↓ ↓
Baird-Parker琼脂平板 7.5%NaCl肉汤培养基
↓ ↓
血平板 血平板
└─────┰─────┘
↓
┌─────┰─────┰──────┐
↓ ↓ ↓ ↓
涂片染色镜 溶血观察 动物接种试验 血浆凝固试验
└─────┴──┯──┴──────┘
↓
报告
1、样品的采集
称取25g火腿肠,切碎搅匀(用灭菌研钵研磨),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225ml 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10样品混悬液,混匀后作用20分钟,随机取10ml 离心。
2、增菌及分离培养
①增菌培养方法:吸取5ml上清液,接种于7.5%NaCl肉汤培养基内,置于(37±1℃)恒温箱中培养24h,划线接种入血平板,(37±1℃)恒温箱中培养24h。
②直接计数方法:吸取上述悬液,进行10倍递增稀释,根据样品污染情况,选择不同浓度的稀释液各1ml,分别加入3个Baird-Parker琼脂平板,每个平板的接种量分别为0.3ml、0.3ml、0.4ml。用灭菌L型涂布棒涂布整个平板,置于(37±1℃)恒温箱中培养24h。之后分别对3个平板上生长的周围有浑浊带的黑色菌落进行计数。转接入血平板,(37±1℃)恒温箱中培养24h。
3、涂片、染色与镜检
将纯培养的未知菌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
4、生化实验
①触酶试验
在载玻片上滴1滴3%的过氧化氢,调取纯化的细菌放在过氧化氢中观察变化。30s内产生大量气泡者为阳性,不产生气泡者为阴性。
②血浆凝固酶试验
吸取1:4新鲜兔血浆0.5ml,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培养24h的2①中的肉汤培养液0.5ml,摇荡均匀,放入(37±1℃)恒温箱中培养,每0.5h观察一次,观察6h,检查是否出现凝固。将试管倾斜或倒置时,呈现凝块状,可判定为阳性,同时以已知阳性葡糖球菌和阴性肉汤作为对照。
5、动物感染实验
用无菌生理盐水将2①中血琼脂板上纯化的菌落洗下后,以0.5ml/只腹腔注射入小白鼠体内,同时用灭菌生理盐水注射入另外的小白鼠体内,以做对照,分别在相同条件饲养,观察其症状。对感染试验出现症状或死亡的小白鼠进行剖检,并采集病料,进行分离。
二.结果与分析
1、培养特性及形态特征
①培养特性
在37℃条件下,需氧与厌氧培养的血液营养琼脂平板均长出光滑、湿润、隆起,约1mm大小的金黄色菌落,并且有β溶血现象。
②镜检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列成葡萄串状,也有个别2个或3个球菌相连。根据菌落形态、镜检结果怀疑该菌为葡萄球菌。
2、菌落计数报告
将直接计数法试验中的3个平板中疑似黑色葡萄球菌的金黄色菌落数相加,乘以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数,除以5,在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克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
3、动物感染试验
只注生理盐水的小白鼠没有任何变化:接种分离菌的小白鼠在9h内死亡。将死亡的小白鼠剖检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和生化试验,得到与原分离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