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测定在血尿来源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68例血尿患者的MCV与RDW来判别血尿来源。结果:显示肾小球性血尿的MCV明显较非肾小球性血尿的MCV要低;肾小球性血尿的RDW明显较非肾小球性血尿的RDW要高。结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尿红细胞MCV、RDW在血尿来源诊断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尿来源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医院检验机构经常遇到的标本。通过实验室多种手段来鉴别血尿的来源,从而区分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1979年Brich和Fairlcg等首先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变化进而判断血尿来源,但此类方法人为因素较大,没有一个衡量标准[1]。本试验应用自动血液计数仪测定血尿患者尿中红细胞MCV与RDW,根据结果对血尿来源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标本来自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4~56岁不等。尿标本要求红细胞≥5个/HP,无肾功能不全。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35例(其中急性肾炎12例,慢性肾炎9例,紫癜性肾炎5例,肾病综合症6例,狼疮性肾炎3例);诊断为非肾小球性血尿33例(其中肾癌8例,肾结石16例,多囊肾5例,尿路感染4例)。
1.2 方法:取新鲜清洁中段尿10mL,置试管内2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9mL,肉眼血尿可直接取新鲜尿1mL,用KX-21N血细胞分析仪测尿MCV、RDW值。实验均在标本留取后1h内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MCV与RDW测定结果比较:见表1。表1 MCV与RDW测定结果比较(略)
2.2 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曲线:见图1、图2。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不同来源的血尿其红细胞宽度分布曲线有明显不同,肾小球性血尿组呈不对称图形分布曲线,非肾小球性血尿组呈对称图形分布曲线或混合性分布曲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红细胞经肾小球漏出进入尿中称为肾小球性血尿,而其它原因所致血尿称非肾小球性血尿。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变的肾小球基膜时,肾小球通透性改变,使部分小红细胞挤压滤出以后又在各段肾小管中受到不同的pH、渗透压、介质张力、代谢物质的影响,使红细胞大小形态和血红蛋白含量上发生种种变化,故肾小球性肾炎可引起红细胞皱缩变形,大小不均且以小红细胞为主。而非肾小球性肾炎血尿,主要指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的出血或外伤引起毛细血管破裂所致,没有通过肾小球基膜,红细胞未受到挤压损伤,故尿中红细胞MCV大致正常[2]。
临床上鉴别血尿来源,尤其是无症状血尿常较困难。Brich和Fairlcy等早年报道用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及普通光学显微镜将尿沉渣中红细胞进行分类,分出异型红细胞(如影形、棘形、面包圈形和畸形等)为肾小球肾炎,分出正常红细胞(双凹盘形)为非肾小球性肾炎,但对红细胞形态的判断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实验室开展测定尿MCV、RDW来鉴别血尿来源。本研究利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体积和分布宽度来分析血尿来源得到满意效果,结果显示肾小球性血尿的MCV为56.4±13.3,明显较非肾性肾小球性血尿要低,而肾小球性血尿的RDW为0.53±0.038,明显高于非肾小球性血尿,说明肾性血尿红细胞明显为大小不均的小细胞性血尿,且呈多形性改变。另外,丛玉隆等[3]用血细胞分析仪测红细胞形态,并绘制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EVDC),认为肾小球性血尿的EVDC呈高峰位---低容积区的偏态分布,非肾小球性血尿的EVDC呈高峰位---高容积区的正态分布,并据此客观判断血尿的来源。有报道认为MCV<68F1,EVDC呈不对称分布时,即小细胞不均一性血尿,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其符合率为94%,MCV>68F1,EVDC呈对称分布和混合分布时,即大细胞均一性血尿,可诊断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其符合率为92%。[4]本文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
总之,本文结果显示,使用血红细胞分析仪对血尿红细胞MCV、RDW测定在血尿来源诊断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8
[2]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2
<P> [3]丛玉隆,蔡 加,张桂珍,血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