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见个别红细胞,如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即为血尿。血尿轻症者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称显微镜血尿。重症者呈洗肉水色或血色,称肉眼血尿,一般出血量超过1ml•L-1尿液,则可见肉眼血尿。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约98%由泌尿系统本身疾病引起(肾性血尿),仅2%由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所致(非肾性血尿)。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畸形、结石、外伤及肿瘤等均可以引起血尿。血尿最多见的情况是由于免疫损伤机理使肾小球基底膜病变如皱缩、变薄、断裂而致红细胞漏出,也可能由病毒直接侵犯而产生的渗出性炎症引起。基底膜本身胶原纤维及化学结构异常而致血尿见于遗传性肾炎。此外血尿还可见于全身血液系统疾病而致的凝血机制障碍的情形。根据尿红细胞形态改变将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及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这有利于临床诊断。
肾小球源性血尿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疾病,主要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遗传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溶血尿毒综合征等;单纯性血尿(如薄基底膜性血尿)或孤立性血尿;功能性血尿见于健康人,如剧烈运动后一过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尿中红细胞大多数为变形红细胞(非均一红细胞),一般认为变形红细胞≥80%。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在各段肾小管中又受到不同pH和渗透压变化的影响,加上介质的张力及各种代谢产物(脂肪酸、溶血卵磷脂、胆酸等)的作用,是红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