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 王彦平
医学检验科在医院内属于医技科室,其基本功能是为病人和临床科室提供技术服务。检验医学是一门对临床工作具有辅助和指导作用的应用学科,任务是把临床标本进行恰当的收集和测定,提供准确、及时的报告,并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临床把这些数据恰当地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去。
如今的检验医学与往昔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几代检验人员的拼搏、进取、发展、创新,告别了手工操作时代,实验室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组织和工作条件的现代化实验室,技术含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在血液和各种体液的常规检查方面,有全自动多分类血细胞计数仪、血流变分析仪、自动化凝血仪、自动化尿沉渣分析仪等;在生物化学方面,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全自动蛋白印迹仪、电泳仪、质谱仪等;在免疫学方面,有全自动酶标仪、高分辨率免疫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化学/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特种蛋白分析仪等;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有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多通道PCR分析仪、全自动核酸杂交仪和基因芯片扫描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在微生物方面,有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等等。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示出传统检验医学所不能涵盖的明显特征:比其它医学专业更加强调整体协作,需要用全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尽量减少各种不同方法、仪器、试剂、操作者以及不同实验室等因素对于同一标本的检验差异;比其它专业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更加敏锐,工作范围不断拓展,已经由事后判断性检查向着预测个体发生疾病的趋向、健康状态的评价等前瞻性检查迈进。
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事业上的作用越发明显,不仅与病人息息相关,而且与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关系密切,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必须与临床科室保持紧密的联系。检验医学科和临床各科室迫切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协调,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学科的快速发展对临床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多、更有力的帮助,但同时也对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医学检验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并要求检验人员对所得结果能给予恰当解释,收集病人和临床医生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改进检验工作和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要求。在与临床医生的交流和对话中,检验人员还应做到能宣传、讲解各种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合理应用。检验人员参加临床会诊、病例讨论,有利于临床和检验双方的共同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异常结果,应主动报告给临床医生,使他们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临床医生看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时,应及时联系检验科,进行调查核实,检验人员可以用其专业的方式来分析、处理临床上不能理解的问题,给予合理、满意的答复。检验科的工作就是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很多时候这些资料起到决定性作用,甚至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检验人员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遇到临床质疑时,也不能一味迎合他人观点,随意改动检验结果,以至延误病人病情,并为医疗纠纷埋下安全隐患。遇到矛盾时更需要检验与临床双方积极探讨、分析,找出症结,为病人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于历史原因,有些检验人员欠缺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检验人员除了加强自身建设外,还要加强临床意识的培养,以便更好地协助临床医生确诊病情、疗效观察和疾病的预后判断。同时,我们检验人员在多年实践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临床医生不具备的经验。比如,我们比临床医生更了解各种生理、药物、时间、精神因素对一些检验项目的影响以及各种不同检验方法的优缺点,还可近距离观察到标本的性状特征和各种仪器上的报警提示等信息。有些检验报告即便显示一些“正常”的医学数据,实验室人员仍然明白其中可能存在异常情况,或者发现临床医师未申请的检验项目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等等。我们每个检验人员都可以从自己遇到的实际情况中总结出对临床有用的宝贵经验,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符合患者实际的判断依据。
总之,检验医学是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在科学理论、技术上的高层次结合,是一门多专业交叉渗透的学科。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需要紧密配合,互相学习,互通有无,才能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目标,共同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本文系作者王彦平授权检验视界网发表,并经检验视界网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和本文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