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08|回复: 0

[免疫检验] 胃蛋白酶原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74

主题

0

回帖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22
QQ
发表于 2017-3-16 0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死亡率都位居前列,争取早期诊断与治疗,预防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一直都是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虽然已经有多种方法可以诊断胃癌,像钡餐荧光X射线摄像术,内窥镜等,但是仍有耐受性较差和费用高的缺点,因此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以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做为胃癌早期筛选,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指标,在胃癌诊治方面开辟了一条经济,简单,快捷和实用的途径。

PG生理基础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转化为胃蛋白酶。PG可分为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其中PGⅠ和PGⅡ均由分布于胃底腺的主细胞及颈黏液细胞分泌,其中PGⅡ还由胃窦黏液细胞及近端十二指肠的BRUNNER腺等合成。大部分PG经细胞分泌后直接进入消化道,约1%经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胃黏膜是PG的最主要来源,所以监测血清中的PG浓度可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之一。当胃腺体萎缩、主细胞减少时,PGⅠ浓度降低;当胃窦萎缩伴肠化向胃体延伸时,随着胃体腺假幽门化生,PGⅡ分泌反而可能有所增加。由此可见,监测PGⅠ及二者的比值(PGⅠ/PGⅡ,亦称PGR)可以反映黏膜的功能状态。胃黏膜萎缩范围越广,对PG血清学检测值的影响越大。也有人从基因学角度进行研究发现,PGⅡ基因的多态性改变提高了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易感性。PG测定曾被称为血清学的胃活检。

临床应用
       PG在不同胃部疾病中检测值会发生变化。而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主要是分泌PG的腺体受到影响导致PG产生量变化。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浅表性胃炎病人血清PG检测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可能与炎症导致黏膜反应性增生等因素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大部分胃癌伴有萎缩性胃炎。广泛的萎缩性胃炎可导致腺体萎缩、主细胞减少,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PGⅠ分泌减少,而PGⅡ改变较小甚至检测值更高,所以存在萎缩性胃炎时,PGⅠ检测值降低,同时PGR降低。因此,检测血清PG水平可反映胃黏膜状态及功能情况,定位胃癌高危人群。
       溃疡病人血清P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溃疡类型来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胃溃疡血清PG升高更明显;就分期来说,活动期溃疡较愈合期PG升高明显。溃疡造成血清PG检测值升高的可能机制有两个:一是因为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分泌过多相关,从而可以推测主细胞及壁细胞数量增加,PG分泌也相应增多;二是溃疡造成黏膜破损,导致PG自胃腔进入血液的机会增加,血清PG检测值上升。
       在多种胃部疾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为国际上公认其为重要的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主要通过增加宿主细胞内钙离子流、磷酸肌醇浓度和环磷腺苷(cAMP)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PG的合成分泌,PGⅡ分泌增多较PGⅠ明显,因此可以考虑使用血清PG测定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血清PGⅠ和PGⅡ均降低而PGR增高。由于幽门螺杆菌对血清PG检测值有影响,故有许多研究联合检测二者评估胃癌发病风险。
       研究发现,对胃癌病人进行血清PG检测,其值较正常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PG检测仅能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工具,并不能作为诊断胃癌的依据。而且由于我国胃窦萎缩性胃炎病人较多,而PG检测对于胃窦癌或炎症的敏感性不如对胃体部疾病高,所以对有症状但PG检测无异常发现者应结合内镜、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等其他检查。除了用于胃癌筛查外,血清PG测定尚可提供其他信息用于胃癌的辅助诊断,如胃癌分期中,进展期胃癌病人的PGⅠ、PGR水平降低更加明显;胃癌病理分型中,肠化型较弥漫型的PGⅠ、PGR有更加明显的下降;另外,也有报道根据血清PG水平预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复发,认为复发者血清PG含量明显升高,可作为提示复发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综上所述,胃蛋白酶原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PG检测是一种较经济、便捷的胃癌高危人群筛查方法,PG可独自或联合其他标志物共同筛选出胃癌的高危人群,从而进一步进行胃镜等其他检查以提高检出率。虽然最终的诊断还是要依赖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但作为一种筛选指标,PG联合胃镜应用于高危人群的随访有较好的可行性,有望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其他领域得到更大的推广应用。
                                                                                                                                编辑:范伟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5-4-5 11:39 , Processed in 0.4143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