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4|回复: 0

[生化检验] 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总胆汁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80

主题

0

回帖

26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66
发表于 2017-3-15 23: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及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因乙型肝炎致肝硬化患者分为代偿期组(302例)和失代偿期组(8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256例为对照组,测定三组的PA、ALB及TBA水平。结果 代偿期组:PA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TBA水平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01),而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失代偿期组:PA及AL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TBA水平比对照组升高,失代偿期组的PA及ALB水平比代偿期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TBA水平比代偿期组显著升高(P <0.01)。结论 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的PA、ALB及TBA 水平,对于观察肝硬化病情程度及转归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胆汁酸

      肝脏是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与总胆汁酸(TBA)合成的场所,当肝脏受损时,这三项指标都会发生改变。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的PA、ALB及TBA水平,并对其结果的变化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3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因乙型肝炎致肝硬化患者382例,并分为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其中,代偿期组302例,男169例,女133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7岁,平均48.1岁;失代偿期组80例,男51例,
女29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平均52.8岁。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256例为对照组,男132例,女124例,年龄最小30
岁,最大71岁,平均48.6岁。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抽取受检者静脉血5ml,放置水浴箱30min后以4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并检测其血清的PA、ALB及TBA水平。排除感染性疾病、蛋白消耗性疾病、妊娠、高雌激素血症、肾脏疾病、脂肪肝、恶性肿瘤等。要求受检者1周内停服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禁食12h以上,未进高脂、高蛋白食物、禁用烟酒。
      1.2.2 仪器、试剂与方法 两项指标均使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与方法:PA、ALB及TBA的试剂盒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PA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LB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TBA采用酶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据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差值的成组t 检验。
2 结果
      代偿期组:PA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1),TBA水平比对照组升高(P <0.01),而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失代偿期组:PA及AL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1),TBA水平比对照组升高(P <0.01),失代偿期组的PA及ALB水平比代偿期组显著下降(P <0.01),TBA水平比代偿期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胆汁淤积及有害物质的侵入等原因使肝细胞广泛坏死,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胶原合成增加,降解减少,星状细胞被激活,细胞因子生成增加,细胞外间质成分发生改变、肝窦形成毛细血管化、纤维隔血管交通吻合支产生以及再生结节压迫,使肝内血液循环严重障碍,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功能进一步受损、减
退,进一步形成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弥漫性、进行性、慢性病变,其特点是在肝脏的组织细
胞坏死前提下纤维化,并以纤维形式包绕异常肝细胞结节(假小叶)。它是严重和不可逆的肝脏损害性疾病,特别是在病情终末期,患者进入失代偿期肝硬化会因为伴随有肾功能的损害形成肝肾综合征而最后甚至危及生命。
      血清PA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如肝硬化等肝脏疾病致肝功能损害时,由于合成减少,血清PA水平下降,是肝功能障碍的一个敏感指标,对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因为血清PA是负急性时相蛋白,所以许多因素如严重感染及较大的损伤等都可以使之减低。血清ALB也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清蛋白质,在血浆中的半衰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40%~60%。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合成减少,血清PA水平下降。据徐旭等研究显示,当肝细胞受损伤尚未引起ALB下降时,血清PA 已经明显下降。说明反映肝细胞的损害PA 比ALB更为敏感。
      TBA是胆固醇在肝内分解代谢及肝肠循环中形成的一组胆烷酸化合物,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肝细胞是合成及摄取胆汁酸的唯一场所,胆汁酸的合成及代谢与肝脏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肝细胞发生损害(如肝硬化),患者血清的TBA水平很快升高,因而血清TBA是反映肝脏损害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TBA从重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大多数(约70%~90%)被肝脏吸收利用,因此,血清中TBA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浓度的稳定的水平。当肝脏细胞受损时,肝功能障碍,肝细胞对TBA的摄取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门一体分流,门静脉血中的TBA直接进人体循环,使胆汁酸代谢异常,血清中TBA浓度明显升高。所以检测血清TBA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监测颇有临床意义。
      表1结果显示,肝硬化代偿期,PA降低、TBA 升高比较明显,而PA虽然降低,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 >0.05);肝硬化
失代偿期,PA及ALB下降、TBA升高都更明显;两个患者组比较,三项指标差异都有显著性(P<0.01)。表明肝脏发生硬化
时,在代偿期,ALB只是轻度下降,而PA由于在肝硬化初期,合成减低,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时,PA下降更明显;又由于此时肝细胞对TBA摄取增加及TBA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血清TBA也明显升高。同时,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代偿期相比PA及ALB水平明显下降,TBA明显升高。说明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这三项指标改变越来越显著,即病情越重,PA及ALB水平越低,TBA水平越高。与徐旭、卢新兆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PA、ALB及TBA 与肝硬化的发生、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许多生化指标都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尤为明显。但是,肝硬化患者的血清PA水平在发病初期都已经发生明显改变,而其他指标此时几乎还没有发生改变或变化非常小。因此,血清PA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比较敏感的指标,与其他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很有临床意义。
                                                                                                                                          本文编辑:范伟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6-6 18:16 , Processed in 0.267695 second(s), 28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