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回复: 0

检验结果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药物

[复制链接]

74

主题

0

回帖

25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53
QQ
发表于 2017-3-10 00: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天津西青医院  王彦锋

“三百六十行,皆有不易处”,随着全自动化检验时代的来临,有人认为检验工作越来越好做了,其实不然,工作好做确实不假,但若做好却依然没那么简单。如一份“合格”的检验报告呈现在你面前时,你会被升高的箭头所吸引,但殊不知,某些升高的箭头或许在和你开一个“高级”的玩笑。个中缘由是我们的质控活动多集中在分析中与分析后的质量问题上,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却极易被忽视,如被检者的生理因素、精神状态、饮食情况、标本采集规范程度等等。这些因素均可使检验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也许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检验结果有误,但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地去解释或有效地去规避,那么,我们的劳动成果将给临床带来更多的是干扰而不是帮助。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影响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又一重要因素—药物。

谈起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相信每一位检验同仁都曾遇到过此类的案例。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第一个实例是一位四个月胎龄的孕妇在服用叶酸制剂半年后谷丙转氨酶升高到113U/L,当停药一个月后复查,ALT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情况大多比此案复杂,这是由于药物的品种繁多,作用机理纷杂,加之药物联合应用,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及不同检测方法的差别等因素的作用。预测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非一件简单的工作。尽管如此,部分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一定的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药物对检验人来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毕竟当患者或临床同事向我们咨询“某某药物会不会对某项检测有影响”时,我们不会再是一脸茫然的表情,无语的窘相。

在这里根据药物的类别进行简单归类,介绍一些基本药物对某些检验项目的影响,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重视。

1. 抗生素类药

所有抗生素类药物的提早应用均会干扰微生物的鉴定与药敏试验;部分抗生素如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能够增加血液中尿酸的浓度,出现“痛风”的假阳性报告;另外,磺胺类药物在抑制肠道内细菌的同时,阻断了尿胆素还原为尿胆原,使尿胆原检测呈现假阴性结果;在肝功检测中,大多数抗生素药物的应用会使转氨酶值升高,其中氨基糖苷类影响最显著,四环素与红霉素使胆红素升高最明显;在肾功检测中,头孢菌素类对血肌酐有很强的正干扰作用;大部分抗生素均可使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偏低,出现假贫血现象;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可使尿蛋白检测出现假阳性;注射用的青霉素钠、头孢菌素钠、克林霉素磷酸盐对凝血结果有强烈的干扰作用。

2.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保泰松、消炎痛等。此类药物对血肌酐、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糖、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淀粉酶等检测均有较强的正干扰作用;对胆固醇、铁离子、血清白蛋白、尿酸等有较强的负干扰作用。保泰松还可以与蛋白质结合的抗凝物质发生置换,导致凝血酶时间缩短。

3. 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等。由于该类药物对水盐代谢、糖类代谢、蛋白质类代谢及脂类代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故对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常规等多种检测均有干扰。

4. 抗癌类药物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抗癌药物的应用渐趋普遍。常用的抗癌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博莱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紫木醇等等。这些药物在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同样也有毒副作用。大多数抗癌药物均可导致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下降,并且产生大量蛋白尿;卡铂、顺铂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低血钙、低血钾、低血镁现象。

5. 利尿药

临床上常用的利尿药有氢氯噻嗪、速尿等。如服用不当可引起低血钾、低血氯;长期应用会出现高氮质血症与高尿酸血症;过量利尿药的应用还会导致尿中亚硝酸盐呈假阴性,蛋白质定量下降;另外,噻嗪类利尿剂可使血糖水平升高,速尿的应用与胆固醇、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均呈正相关。

6. 抗甲状腺药

常用的抗甲状腺药包括硫脲类、碘和碘化物、放射性碘和β受体阻断药等。此类药物均可使游离T3、T4值降低,以游离T4值下降最显著;硫脲类药物(甲硫嘧啶、甲巯咪唑)可使血液循环中免疫球蛋白量下降,严重者还可导致粒细胞缺乏症。

7. 降糖药

降糖药种类繁多,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与注射降糖药。其中双胍类降糖药可导致严重的酮尿症;磺脲类可造成白细胞减少、贫血等;胰岛素过量应用还可出现低血糖症。

8.抗癫痫药

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包括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其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在不同个体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抗癫痫药均可引起血清总蛋白下降,严重者可造成肝功能减退;苯妥英钠抑制叶酸吸收,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还可诱发游离T3、T4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减少等;卡马西平可致粒细胞、血小板减少,长期应用有引发骨髓抑制的风险。

由于药物种类与检测项目众多,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课题,且新型药物不断问世,检验技术不断更新,使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又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在此,我们不可能把每一味影响检验的药物都罗列出来,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岗位做起,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去发掘、去总结,集细流以成江海,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将这项工作做好。这也是为未来个体化医疗的实现贡献我们检验人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红霞.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指标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6):136-137.
[2] 韦剑梅,李雅琴.药物对常用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4(35)14-14.
[3] 张光凤.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2008(28):1024-1024.



【本文系作者王彦锋授权检验视界网发表,并经检验视界网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和本文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5-4-20 11:38 , Processed in 0.8603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