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地高辛(Digoxin)为中效强心类药物,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等。地高辛能够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是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常用强心苷类药物。由于地高辛安全范围窄,导致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且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及药动学及药效学的个体差异性大[1],联合用药也可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所以稍不注意即可引起中毒。
【案例经过】
今天大白班,忙的不亦乐乎,急诊生化标本量一上午已经到了300,而且还是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正在目不转睛盯着屏幕发结果的时候,一个红色加粗框出现在眼前:危急值。马上查看病人资料,患者75,男,诊断心力衰竭。危急值是地高辛2.35ng/ml(我院地高辛>2ng/ml为危急值)。一般大夫测地高辛都是用于监测血药浓度(TDM),这次病人肯定又是没注意吃药吃多了,检查无误后,电话回报医生危急值。
—您好,请问是心一么,我检验科,王某是您科病人么?报危急值;
—是心一,王某危急值?什么项目?
—地高辛2.35ng/ml;
—不是吧,我刚给他调的药量呀,前天王某地高辛的浓度还是0.7ng/ml(地高辛发挥最大效果且毒性最小、最佳有效治疗范围为0.8~1.75 ng/ml),根据最近患者的状态和TDM进行的地高辛微调,不可能一天就这么高了呀,再说患者并没有中毒的迹象,你们再复查一遍,是不是做错了?
听到临床这么一说,心里有点忐忑了,难道又是我们的问题?放下电话,立刻排除标本、质控问题,复查昨天和今天的两个地高辛浓度,结果和所发结果相差无几。难道是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联系管床大夫,查阅了病人的病历后,否定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并否定了微调导致的地高辛浓度危急值,那下一步只能是质量前的问题了。
来到病房,找责任抽血护士小李,找了一圈都没找到这个护士。一打听才知道,小李家里有事请假回家了。那这个血是不是在小李回家之前抽的,得到答案10点左右抽的,追问患者服药时间,答案在7点左右,谜团就此解开。
【分析与心得】
起因:护士提前采血(患者服药后大约3小时);结果:患者地高辛TDM危急值。TDM对于临床的诊疗和药物剂量调整影响非常大,我们知道药物进入人体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在血液内的浓度会随之改变。因此我们必须在药物浓度达到稳定浓度后,再测量TDM才能反应患者的真实血药浓度。据有关报道,地高辛进入人体后的1-2小时,TDM急剧增高;在2-3小时候达到峰值,随着人体组织的吸收和代谢,到了4-6小时,地高辛的TDM达到平衡稳定状态,因此检验科建议临床患者在服用地高辛6-8小时后,测量地高辛的TDM。本案例中护士在患者的TDM没有达到稳定状态时采血导致了地高辛的假性增高。下午,王某的主治医生重新复查地高辛,结果为1.25ng/ml,此次没有中毒迹象的“中毒”得到圆满的“解毒”。
地高辛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非常接近,个体差异也较大,有研究发现[2],不同的患者对地高辛产生的敏感性不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也呈增高趋势[3]。若服用不当,极易发生中毒反应。导致地高辛中毒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还包括性别、肾功能、伴发疾病、体内水、电解质水平等。临床常见的中毒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晕、视觉障碍等;心脏反应:包括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等。故在使用此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严格对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实施监测,可在有效地维持其血药浓度的基础上,降低其中毒的发生率。
从这个案例我得到很多启发:1、危急值报告制度以及检验科和临床的沟通很重要;2、检验科加强与护理部合作,针对特殊要求标本的采集培训很重要;3、检验工作人员临床知识的熟练掌握很重要;4、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检验人员的细心和责任心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景苏.地高辛给药方案与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J].临床误诊误治, 2006,19(1):3.
[2] 张春霞.临床应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4,10(2):74-75.
[3]夏东亚,郭涛,蒋苓,等.6574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15(6):384-386.
【本文系作者班得瑞授权检验视界网发表,并经检验视界网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和本文链接】
<div class="keytags">关键词:地高辛血药浓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