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DM)是一种多病因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糖尿病按胰岛素的分泌来看可以分为两大主要类型。
第一类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 或I型糖尿病。它是由于胰腺中胰岛素分泌β细胞的自身免疫遭到破坏而引起的。当所有的β细胞最终都被破坏时,胰岛素的分泌就逐渐降低到一个甚至可忽略的水平。这种情况下,只有注射胰岛素才能使病人存活。
第二类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或II型糖尿病。导致这种紊乱的机理和第一种类型的机理完全不同。在这里,β细胞仍然能分泌胰岛素,但是身体却出现对激素的抗性。当循环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反应很慢,且量不足。当病情进展时,需要越来越多的胰岛素来使葡萄糖控制保持在同等水平。病人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刺激其胰岛素的分泌或补充胰岛素,这取决于病人葡萄糖控制的水平。II型糖尿病和基因、肥胖、久坐型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的未知因素有关,通常可以通过正确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来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检测除了需要化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外,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血糖控制的金指标,能体现患者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也应该每两到三个月复查一次,高血压、血脂异常症作为糖尿病的姐妹病,血压和血脂指标也是需要经常注意的,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同样应该引起大家重视,一般要求至少半年到一年检测一次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另外,还有两项检测也很重要,那就是糖尿病患者常需要到医院进行的血胰岛素和C肽的检测。
血胰岛素检查
血胰岛素检查,可以判定糖尿病患者是Ⅰ型患者还是Ⅱ型患者。主要适合于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5~30μIU/m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4~5倍。如果病友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可见于Ⅰ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就称为相对缺乏,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Ⅱ型糖尿病病友。血清胰岛素检测,包括空腹和餐后胰岛素分泌水平检测。通过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有助于判别预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检测方法比较: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IA)是将化学发光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比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具有更高灵敏度,具备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易于标准化操作。
(1)与放免(RIA)产品比较
与放射免疫试剂(RIA)比较,化学发光避免了放射性核素的污染以及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同时兼具高灵敏度的优势。
(2)与酶免(ELISA)产品比较
灵敏度与可测范围远远高于酶免产品,兼具ELISA法简便的操作方法与较短的反应时间。
既往认为酶联免疫分析影响因素多,变差大,重复性较差,自从应用金刚烷等新型的发光试剂后,这一现象已有大的改观。
Access Ultrasensitive Insulin
ACCESS系统胰岛素采用一步酶免法(“夹心法”)测定。将样本与小鼠单克隆抗胰岛素碱性磷酸酶结合物和包被着小鼠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的顺磁性微粒添加到反应管中。血清或血浆胰岛素和固相上的抗体结合,同时结合物和胰岛素分子上一个不同的抗原位点发生反应。在反应管内温育完成后,结合在固相上的物质将置于一个磁场内被吸住,而未结合的物质被冲洗除去。然后,将化学发光底物添加到反应管内,由照度计对反应中所产生的光进行测量。所产生光的量与样本内胰岛素的浓度成正比。样本内分析物的量由所储存的多点校准曲线来确定。
检测范围:0.03–300μIU/mL
每个实验室需确立其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以确保能正确地反映某一特定人群的情况。
编辑:范伟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