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3|回复: 0

[生化检验]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的地位之争:谁更重要?

[复制链接]

83

主题

0

回帖

24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9
QQ
发表于 2017-3-15 23: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美国西奈山医学院临床医学教授 Zachary T Bloomgarden博士
       

        关于控制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的争论由来已久,人们也应用了多种方法对此进行分析。我们首先要解答的问题是这涉及到哪些时间点。一些权威人士认为午餐前、晚餐前和夜间为“餐后”,建议在这些时间测定血糖水平,但实际上,这测定的是餐前血糖水平,这对于确定患者的血糖暴露模式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不能反映糖尿病患者餐后的血糖增高情况。
       

        “餐后”阶段的确定应考虑到餐后营养吸收的不同时长。从这个层面来说,众所周知的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需要至少4小时才能回落到基线水平,典型患者一日至少进食3次,其餐后阶段长达半天或更久,同样,餐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暴露中的比重也占一半以上。考虑到餐后血糖水平通常高于空腹血糖水平,我们可以推断餐后阶段的血糖暴露超过早餐前的血糖暴露,因此餐后血糖更为重要。而在另一方面,“餐后血糖控制”可以看作是在谈论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从这个角度来看,特定个体血糖暴露增高的净值或许主要是由于空腹血糖较高所致,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可能主要是餐后血糖的增高所致。
       

        一些证据表明上述两种情形中都可能存在,主要是空腹/餐前高血糖或主要是餐后高血糖,这取决于患者情况。在未经治疗的早期糖尿病中,空腹血糖仅有极小幅增高,餐后血糖的增高更为明显,因而餐后血糖控制可能“更为重要”;而在糖尿病进展的较后期,数值上显示的主要改变为空腹血糖增高。
       

        一些药物在降低空腹血糖方面效果更好,尤其是基础胰岛素,这类药物还包括噻唑烷二酮类、二甲双胍和SGLT2抑制剂,而其他药物对餐后血糖增高的作用最为显著,如餐后胰岛素、meglitinide、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和短效GLP-1受体激活剂艾塞那肽。是倾向于控制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这无疑可以根据药物的选择进行控制。有观点认为餐后血糖“峰值”导致了促炎作用、促氧化作用或其他有害作用,因而针对餐后血糖增高的治疗特别有益,但这一观点的论据无法让人信服,尤其是在一些影响餐后血糖波动的药物厂商如是说时。尽管研究可证实炎症或氧化应激的介质/标志物有所改变或血管扩张功能有所改变,但却并未有力证明其相关的临床结果。此外,餐后血糖模式的清晰界定也存在困难(缺乏持续血糖监测),且餐后高血糖水平的控制并不可行。
       

        实际上,我更关注餐前血糖的控制,尤其是早餐前空腹血糖水平的控制。这便于我们测定血糖指标,确定特定个体的血糖水平是高还是低,也便于我们调整药物方案。餐后血糖在妊娠期间的糖尿病管理中确实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持续血糖监测技术的进步,我们或许能使这一指标在更多糖尿病患者中具有实用性和可用性,那时或许我们能更好地回答文章标题所提出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11-11 03:48 , Processed in 0.2958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